測繪科技學院擁有壹支充滿活力、高效、精幹的師資隊伍,擁有多名高學歷教師和多名引進人才。王人享受學院雙聘院士待遇。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陳軍教授、測繪遙感與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龔建亞教授為學院兼職教授。李德仁院士和徐厚澤院士親自指導學院的工作。現有省部級專業技術人才2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講師9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9人,博士生9人。設有測量工程、地理信息工程、資源與環境三個教學部;數字礦山、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測繪新技術等三個研究所;綜合實驗中心1個,擁有先進的GIS網絡實驗室、數字礦山實驗室、GPS原理與應用實驗室、遙感實驗室和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學院每年招收240名本科生和70名研究生。學院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新技術研發。在遙感定量估測的理論和應用方面,利用高空間分辨率遙感影像和GPS差分定位,對森林蓄積量、生物量和碳匯進行高精度的定量估測。它以微型計算機為基礎,高度集成了遙感、GIS、差分GPS和現代通信,在數字森林資源調查移動GIS系統和低空無人機攝影測量系統的研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國內森林遙感領域具有壹定的影響力。由中國林業學會主辦、我校委托的首屆全國數字森林資源調查新技術交流暨學術研討會在Xi安召開。原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發表了“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重要講話。在“3S”集成方面,礦山地質調查信息系統在“數字礦山”、城鎮構件調查、城鎮數字地籍測繪、第二次土地利用調查等領域形成了獨特的理論和技術。在地表變形監測和礦區生態重建方面,在“三峽”開采、礦區土地復墾與利用中的采動損害預測與環境評價方面,形成了新的學科優勢。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理論與應用方面,依托國家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在區域大地水準面精化、精密工程測量、礦山測量系統建設、深井聯絡測量、GPS精密定位等領域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在國內具有顯著的特色。學院堅持走跨學科融合之路,逐步形成了兼具傳統礦業特色和現代測繪科學特色的五個研究方向:遙感定量估算理論與應用、數字礦業理論與應用、開采沈陷理論與生態重建、大地測量數據處理理論與應用、數字近景攝影測量、計算機視覺。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林區高空間分辨率遙感影像變形機理及最優校正模型研究”、教育部科技攻關重點項目“森林資源調查移動GIS系統研究”、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項目“城鄉壹體化時態地籍信息系統相關理論與技術研究”。陜西省13115項目“資源調查移動GIS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陜西省自然基金項目“厚松散層礦區綜放開采地表沈陷非線性規律研究”和“山區采動損害機理及預測理論研究”,陜西省教育廳專項項目“多源遙感影像融合目標識別研究”和“礦山救援機器人自主導航GIS系統研究”等。19960.8688888666196
聰明人通過別人的錯誤來糾正自己的錯誤。測繪科技學院壹直以其博大的胸懷,開放兼收,取長補短。秉承人民滿意的辦學宗旨,以育人為本,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不斷加強教風學風建設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註重質量,突出特色,為國家培養了千余名測繪工程和地理信息工程專業人才。主要分布在測繪、石油、鐵路、公路、水利電力設計、地質勘察設計、林業、土地管理、建築、煤炭、教育等行業和科研院所,從事基礎測繪、工程勘察與管理、資源利用與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十年來,畢業生壹次性就業率達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