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每年錄取2萬名左右的進士,全國大約有40-50萬進士。每年錄取的學者人數約占人口的1/1500。目前我國每年招收博士7.5萬人,占人口的1/2000。所以不存在學者的社會地位等同於博士的問題。
在古代,他成為秀才,已經是國家承認的統治階級的壹員。擁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上庭免刑等特權。每次被考核的最高級別食堂工作人員,還可以享受國家補貼,保障當地子女。
壹個秀才通常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各級學校和私塾中擔任講師,也可以在縣級衙門中擔任收稅、公安等非正式的實權職務。如果能力突出或者背景過硬,還可以擔任教重慶(當好老師,相當於縣教育局局長)等官職。但除非有特殊貢獻或關系,否則很難晉升到七級以上官職。
舉人相當於考上了選調生,壹個副師級(或正師級),或者畢業後從頂尖大學畢業的優秀博士生。
明朝276年,* * *招收110000人,壹年400人左右。大多數舉人30歲升官,60歲去世或退休。扔掉那些為了升學考試而讀書的人,那些因為貪婪無能而被革職的人,那些因為重病、焦慮、個人利益等而不願為官的人。全國在職或準備當官的不到壹萬人。
壹般來說,阿甲的“狀元”、“狀元”、“探花”都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編修,前途光明,壹般都能坐上侍郎、巡撫、禦史等更高的位置,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無災無難為公”;明朝入國子監,清朝朝廷考試(殿試後)成績優異者,可以以庶吉士的身份入國子監,三年後再考。根據結果,他們可以留在國子監當作家,進入六部學習或擔任地方官員。壹般前三名進士可以進入國子監學習或者直接被放出來,但需要從知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