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規定,商品價格根據當地生產經營情況和居民需求確定。商家不得隨意更改價格或哄擡價格,否則需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捏造並散布漲價信息,哄擡價格,或者利用虛假的、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交易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商家或經營者利用非法手段囤積商品,進而哄擡價格,對整個市場經營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具體情況下,可以結合實際犯罪事實依法處理。如果相關情況不清楚,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咨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 * *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 (壹)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二)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壟斷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除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和積壓商品外;(三)捏造並散布漲價信息,哄擡價格,將商品價格擡得過高的;(四)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交易;(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以同等交易條件歧視其他經營者;(六)以提高或者降低檔次等方式買賣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降低價格;(七)違反法律法規牟取暴利;(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價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