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濱海學院,創建於1992,是教育部批準的普通本科院校。設有本科部、東方語言學部、西方語言學部、國際業務部、經濟管理部、信息管理部、藝術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部、機電工程部、學位外語系、學位管理部、學位信息部、基礎文科部、基礎理科部、國際合作學院等15個院系。普通本科專業40多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專業20多個。目前在校學生15000多人,其中外國學生100多人。該學院面向全國招生。
壹、辦學特色和優勢
理念先進的改革創新學院以“開拓、勤奮、坦誠、務實”為校訓,以“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為辦學理念,以“人人都有才華,人人都成功”為教育理念,以“先學會做人”為管理理念,以“以人為本,追求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學院自1992建院以來,始終視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變職稱管理為崗位管理,積極推行學分制和學業成績制。學院先後被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評為“文明校園”、“德育工作優秀高校”。
2005年被列為山東省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建設方案中的10骨幹示範學校之壹。2006年被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山東省技能人才培訓鑒定基地,2005年被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評為青島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005年被青島市人事局、勞動局評為“青島市職業培訓先進單位”。
育人是德育的根本,強調德育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培養思想道德素質高、組織紀律嚴明、誠實守信、艱苦奮鬥的高素質人才。往屆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2006年6月5日至2月,山東省高校工委以工委[2006]59號文件轉發了我院黨委的德育工作經驗。
同年2月24日65438+中國教育報以《當愛與責任成為同壹理念》為題報道了我院黨建和德育工作。在第十五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學院作了題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建設平安和諧民辦大學校園”的典型發言。
校園硬件齊全,條件優越,占地1.01.5畝,是由40多棟建築組成的校園綜合體,總面積42萬平方米,總資產6.6億元。有電腦3800臺,圖書165438+萬冊,多媒體教室49個,語音室25個,閱覽室3200多個,實驗室39個,校內實訓室28個。學院禮堂1600,學術報告廳4個;有大學生活動中心、校園網、標準化人造草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體能訓練室等。
生物教學樓、大學俱樂部、遊泳館、體育館、美術館、第壹、第二圖書館等宏偉建築,既彰顯了先進的現代文明,又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愛港學院現有教職工1100余人,專任教師900余人,其中,中高級職稱占教師總數的70%以上,擁有博士、碩士學位236人,雙師型教師144人,副高級以上兼職教師106人。此外,還有來自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的36名全職外教。學院註重師德建設,把熱愛學生作為育人之本。
教育改革創新第壹學院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永恒的主題,把教學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早在1999全面推行學分制,2002年建立學業成績制度,探索出壹條因材施教向因材施教轉變的新路。學院實行彈性學制,按學年收費,收費標準按每學年修學分數折算。學生修完規定學分可以提前畢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學院提供壹些勤工助學崗位,也可以輟學打工。
實踐型技能學院擁有數控、金工、汽車維修、計算機軟硬件維護等各類實驗實訓實驗室(廠)62個,校外大中型企業實習基地45個,還有壹個“大學生創業園”。實踐教學占總課時的40%以上,實驗率95%以上。學院建立了專業技能與公共技能相結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培養普通話、計算機操作、計算機打字、外語聽說四項公共技能,加強閱讀活動和體育考試。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建立了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心、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心、國家普通話推廣測試站、山東省技能人才培訓鑒定基地和青島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生可以直接獲得報關證、制圖員證、營銷員證、導遊證、文秘證、電工證等各種職業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