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夫子廟
杭州夫子廟最晚建於北宋仁宗年間(1023-1063),在鳳凰山腳下。紹興元年(1131),臨安付雪遷至雲泗河下賈玲橋以西,與惠安寺老基址重修,位於復治以北,即現在的所在地。紹興十二年(1142),杭州曾被南宋王王朝升格為中國最高學府——太學。按照學制,學校的主體建築是孔廟,是供奉孔子的廟宇。
杭州夫子廟擴建於南宋嘉定九年(1216)。以大成殿為中軸線,豎立薊門、邢星門,建廊、築廳、立亭,規模宏偉。到了元代,杭已被譽為“東南第壹景”。光緒三十壹年(1905),舊校被廢,夫子廟只是每年春秋祭孔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被單位和房屋占用。由於疏於維護,文革後大成殿僅存壹棟。
杭州夫子廟占地1.32公頃,總建築面積5581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和建築風格以傳統格局、文化底蘊、文物內涵和江南園林特色為基礎,由東、西兩個相互連貫又相對獨立的區域組成。
西區是杭州夫子廟的中軸線,集中展示杭州夫子廟的文化精髓。中軸線以大成殿為核心,采用均衡、對稱、規整的平面布局,突出了中軸線莊嚴肅穆的氛圍和孔子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從淩杏門進入,* * *分兩次進入:第壹次進入是從淩杏門到大城門,第二次進入是從大城門到大城門。這樣,孔廟原有的中軸線風格得以完整保留,整個建築錯落有序。
東區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庭院,花鳥歌唱,流水潺潺,建築如珍珠般散落。水亭位於整個庭院的中心。石景閣、星占閣、文昌閣等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假山池中,由蜿蜒的回廊有機地串聯起來。近500塊石碑蘊含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人文內涵,錯落有致地陳列在亭臺樓閣中,與婉約的江南園林融為壹體。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