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編鐘的發展在哪個朝代達到頂峰?

編鐘的發展在哪個朝代達到頂峰?

編鐘興盛於春秋戰國,壹直到秦漢。

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興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第壹個制造和使用音樂鐘的國家。

它由青銅制成,由大小不壹的扁圓形鐘按音高順序排列,掛在巨大的鐘架上,分別用T型木錘和長棍敲擊,可發出不同的樂音。

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壹樣,所以根據聲譜輕敲就能奏出美妙的音樂。木架上掛著壹套不同音調的銅鐘,侍女用木槌敲打著音樂。

擴展數據:

編鐘代表: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第壹批禁止出國(境)文物。1978出土於湖北省睢縣(今隨州市)。

它是由六十五個青銅編鐘組成的巨大樂器,音域為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其精湛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表現改寫了世界音樂的歷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

1977年9月,在湖北省隨州市郊區的壹座小山上,在地下沈睡了2430年後,曾侯乙再次敲鐘。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冶煉史上前所未有的發現。

那壹天,我在隨州市郊的擂鼓墩警備區擴建營房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曾侯乙的墓。這是壹座面積達220平方米的“超級墓”,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

勘測隊到達現場時,部隊鉆的洞距離古墓頂樓只有80厘米。只要再開壹槍,這個藏有古代珍寶的古墓就再也不會存在了。

1978 5月22日淩晨5點,墓中的水被抽幹後,曾侯乙金碧輝煌的編鐘露出了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個精美的青銅鑄造裝置驚呆了:2400多年後,65個重達2567公斤的大小不壹的編鐘整齊地掛在木制鐘架上。

百度百科-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