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寄宿和優越的現代生活設施為學生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學習,休閑和娛樂。“吃不飽”的同學可以提前學習,廣泛涉獵,自學世博知識。不會吃東西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更快的“咀嚼”,盡快消化吸收知識。
高中階段的音樂藝術課是選修課,但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學校專門聘請了高素質的音樂藝術教師。除了開設《聲與美》等藝術欣賞課,還組織了管弦樂隊、民間樂隊、合唱團、舞蹈隊、戲劇社、文學社,並開設了鋼琴室。各個學科的競賽團隊都會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幫助。為學生展示個性、發揮特長提供廣闊自由的天地。
學校還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由受過特殊教育、有豐富心理教育經驗的心理老師答疑解惑,及時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病,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學校向家長和社會鄭重承諾:我們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絕不會讓壹個不合格的學生走出校門。學校實行新型師生關系。校長和老師是學生的導師、朋友和親人。教師要關心每壹個學生,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與學生談心、交朋友,疏通他們的心結,化解矛盾,在生活上關心學生,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對於貧困家庭的優秀學生,設立專項助學基金進行扶貧,讓貧困家庭的優秀學生得到優質教育,絕不讓貧困家庭的優秀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進入這所學校或者上學。
烈士子女、見義勇為人員子女(或見義勇為人員子女)、特長生在招生時給予適當照顧,家庭貧困的還給予經濟資助。學校的辦學得到了雲南省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專家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專家委員會向學校派出專家顧問團,對學校進行指導,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提供咨詢。
同時,學校還將與港澳臺等國家開展校際師生交流。
學校鼓勵全體教師結合學校實際,對教育教學課程改革和學生素質教育實踐中遇到和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研究,使學校科教興校、人才興校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