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3月25日訊(記者周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指數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榜單顯示,僅有7家央企上榜。
2010至今,已有數十家央企退出房地產,僅16家央企獲準保留房地產業務。6年後的今天,涉足房地產的央企正呈現出“量小而強、業務精”的發展勢頭。根據已公布的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名單,只有7家央企入圍百強,分別是保利地產、中海地產、華潤置地、中冶置業、招商局、中糧置地、葛洲壩集團。
雖然入圍的數量不多,但是這次入圍的地產央企實力是很大的。以中冶置業為例。作為中冶唯壹的地產子公司,中冶地產在中國的投資開發面積已達654.38+00多萬平方米。
“分析入圍央企的業務發展,不難發現,與其他房地產企業相比,涉足房地產業務的央企更註重民生保障、科技創新和站在區域發展高度的戰略布局。”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宇說。
以中冶置業為例。這幾年,這家公司壹直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業務重心上做“加減法”。壹方面主動退出基建等投資領域,另壹方面明確提出“3+6”區域布局戰略,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珠海三大經濟圈為重點,集中資源發展壹二線城市。
據悉,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壓力的逐步顯現,大量百強房企圍繞市場需求變化,調整了城市和產品結構。上市企業中冶置業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中冶置業的土地儲備幾乎全部集中在壹二線城市中心城市,全年新增土地儲備121萬平方米,壹二線城市項目超過總土地儲備的80%。
榜單編制者之壹的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稱,當前市場“二元分化”現象持續加劇,壹線和熱點二線城市需求旺盛,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部分二線和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市場需求疲軟。報告顯示,“壹二線主流城市仍是百強企業的重點,業績貢獻達82.8%,其中壹線城市占比29.2%,二線城市占比53.6%。”
另壹方面,許多百強企業在土地和資源布局方面也表現出更加註重改善需求的傾向。統計數據顯示,500強企業在壹線城市14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及以上範圍的高端和改善型產品銷售增長明顯,分別達到15.9%和28.8%,比上年分別提高1.3和0.7個百分點,二線城市90至140平方米範圍的產品銷售增長4.8個百分點
“在壹系列去庫存政策的催化下,二線城市可能會迎來發展機遇。百強企業將憑借其在二線城市足夠的可售價值和區域深耕背景,為其短期和中長期增長添油加醋。”中國指數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蔣雲峰說。
盤點上市企業的住宅發展策略,綠色環保、智能化正成為未來住宅的發展方向。在位於北京南四環、由中冶置業建設的名為德賢公館的住宅項目中,記者看到,獨立新風系統和PM2.5過濾器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不僅如此,建築還采用了同層排水、太陽能“聚熱”系統、循環水處理系統、節能遮陽系統等新設備。,滿足客戶健康環保的生活需求。
中冶置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動環保、科技、節能等新成果的全面系統應用,中冶置業正在加快“科技建築除霾專題”研究,與相關研究機構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在京津冀全面推廣PM2.5新風過濾系統。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提高住房的附加值,為開發商帶來新的利潤空間,這也符合國家住房發展趨勢。”蔣雲峰表示,正在逐步進入應用階段的健康科技壹般包括置換新風系統、負氧離子系統、生態空調系統、外窗系統、排水系統、新型建築材料等。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研究,很多百強房企為了保持長期驅動力,基於主營業務的溢出優勢,縱向挖掘產業鏈上下遊發展潛力,橫向延伸細分行業。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