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靜三年(1036),範仲淹不滿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親信,任用親信,向仁宗皇帝呈上《百官圖》,尖銳批評宰相的用人制度,並說服皇帝制定制度,親自抓官員的升遷。
呂夷簡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說範仲淹迂腐,汙蔑範仲淹“越權,勾結親信,離間君臣”。範仲淹甚至約法三章,批評呂夷簡狡猾。因言辭激烈,被趕下臺,改饒州。欽差大臣韓愈迎合瀆神的想法,列出範仲淹同伴的名字,邀請仁宗在朝廷上當眾宣旨。
範仲淹,字文茜,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小時候家裏窮,但是很好學。我對世界有自己的抱負,我經常鼓勵自己:“壹個學者應該在世界擔憂之前擔憂,在世界快樂之後快樂。”
範仲淹二十多歲離家,到應天府書院苦讀。五年後,他通過了進士考試。入仕後,範仲淹壹直在低位徘徊,無權參與國事,才華也從未得到施展。
三十四歲時以e 799 be 5 baa 6 e 997 aee 7 ad 94e 7898 e 69d 83313366306562向上級自薦,以求大展宏圖。鹽水治理的成功證明了範仲淹的才華,贏得了百姓的贊譽。
範仲淹在位期間,大膽直言,批評時弊,數次被貶。作為秘閣的校尉,他幾次批評張喜安太後聽政的弊端,因此被降職為將軍刑。
張皇後死後,範仲淹作為左思的諫官,因批評仁宗廢黜皇後而被貶。在國子監時,他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而再次被貶。
範仲淹在任期間,也通過自己的才幹修復了與西夏的關系,使得邊疆萬無壹失。範仲淹因在邊境抵禦外侮的巨大貢獻而被提拔參政,為他實現改革理想創造了條件。
範仲淹提出了著名的“答陳十事”的改革方案,但不到壹年就夭折了。原因是改革調動了保守官僚的私利,加上奸臣宦官的勾結,改革宣告失敗。範仲淹因此被罷官參政。
63歲的範仲淹生病,請求朝廷在潁州擔任壹職。然而,行至徐州半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