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不要犯小錯誤。下壹句是什麽?

不要犯小錯誤。下壹句是什麽?

不要為小惡所動。下壹句是不要對小善有所行動。這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遺書。

壹.來源

出自《三國誌》、《舒舒》、西晉史學家陳壽的《列祖列傳》。

第二,翻譯

不要覺得壞事小也不要覺得好事小也不要做。

第三,啟蒙

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善良,哪怕是小小的善良,都要做到;邪惡,哪怕是壹點點邪惡,都做不到。

第四,關鍵詞的含義

沒有:沒有。

拿:想,想。

善:好的行為,與“惡”相對。

去吧去吧。

邪惡:犯罪的東西,非常壞的東西,與“好”相對

延伸信息I .典故

這是劉備臨死前給兒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原句寫道:“勿施小惡,勿施小善。唯有德與德,方能服人。”目的是勸他去德國留學,有所作為。不要因為小事而停止做好事,更不要因為小事而停止做壞事。很多小善會變成對世界的大善,而很多小惡會“足以搞亂國家”。

三國劉備文曰:“勿施小惡,勿施小善。”。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好的,哪怕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惡”,哪怕是小惡也不能做。這句話值得被世人知曉和銘記。後來世人宣揚“勿以惡為之,勿以善為之。”

二、人物介紹

1,劉備

劉備(160-223年6月10),字玄德,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西漢中山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歷史學家通常稱之為已故大師。

劉備少年時拜魯直為師,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懲治董卓等活動。由於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中屢遭失敗,於是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

但由於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海內外名人的尊敬,甚至陶謙、劉表都放棄了讓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拱手讓給劉備。經過不懈的努力,赤壁之戰後,劉備先後拿下荊州和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

後來,因為關羽被害了,劉備不聽大臣們的建議,執意要和吳國開戰。結果被夷陵打敗,最終於彰武三年(223年)死於白帝城。63歲時,謚號昭烈葬於惠玲。

劉備弘毅為人慷慨,善解人意,堅忍不拔。他生前被全國上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視為古今盛世的盛世軌跡,後世許多文藝作品也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以昭烈祠為紀念。

2.劉禪

劉(207-271),即懷帝(223-263在位),也被稱為已故的統治者。字公嗣,別號竇。是昭烈皇帝劉備的兒子,他的母親是三國時期第二位皇帝,昭烈皇後甘。在位41年。

劉禪出生在荊州,年輕時經歷了許多災難。幸好趙雲將軍兩次救駕,劉備定都益州後去了蜀國。蜀漢建立後,他被封為王子。蜀漢彰武三年(223),繼位為帝,改袁健行,拜諸葛亮為父,支持諸葛亮北伐。後來支持姜維北伐,後來又偏袒黃皓,導致蜀漢逐漸衰落。

景堯六年(263),魏從陰平入侵鄧艾,打敗綿竹,殺死諸葛瞻父子,投降。蜀漢死後,劉禪和壹些蜀漢大臣被遷到洛陽居住,他們被封為快樂公爵。西晉七年(271)死於洛陽,享年64歲。謚號為大眾著想。西晉末年,劉淵起義後,劉禪被追封為孝帝。

百度百科-不做惡。

百度百科-劉備

百度百科-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