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廣濟橋,又名同濟橋,俗稱龍橋。位於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西北,是古運河上僅存的壹座七孔石拱橋,建於弘治二年(1489)。此橋造型優美,拱片采用縱、平行分段鋪設,橫向總長78.7米,寬度6.12米,矢高7.75米。
3.祥符橋,祥符橋始建日期不詳,南宋《獻春臨安誌》和《春遊臨安誌》均有記載。現存的橋是阿明王朝大廈,五孔石梁橋,南北方向橫跨官塘河,長28米,寬3.6米。橋圍欄有兩種形式:素面和須彌座。柱頭上雕刻和裝飾著蓮花或石獅。橋上有明代嘉靖癸卯年(1543)重修碑文,橋北下部有刻有發起人姓名的石碑。
4.六部橋,因橋西與南宋六部衙門所在地相對而得名。在橋的東面,是南宋政府從北方接收的都亭郵局。因此,六部橋又叫都亭驛橋。元代改稱通惠橋,明代稱雲錦橋,清代六步橋壹直傳承至今。
5.歡喜永寧橋,原名李王橋,李王橋。《杭州府誌》載:“永寧橋位於卷煙東北七裏,曾為渡,名為裏望渡。乾隆三十五年,隔江而立石梁。”
6.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眾多的橋中,它是最著名的。據說這座斷橋早在唐朝就建成了。斷橋殘雪是西湖十大名景之壹,是西湖冬季壹道獨特的風景。由於斷橋面對城背的山,位於外湖和北裏湖的分界點,視野開闊,是冬季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地點。每當薛瑞楚青從寶石山望出去,橋的陽面已經被冰融化了,所以向陽面望去,“橋斷雪連”,而橋的陰面還被雪覆蓋著,所以從陰面望去,“橋不斷斷”。
7.跨湖橋,位於上湘湖和夏香湖之間,是8000年跨湖橋文化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