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開始咨詢這麽久以來,我很少做會議記錄。壹是我比較懶,二是我沒有合適的模板,所以偶爾會記筆記,要麽壹字不差,要麽隨隨便便。
上周林唐琦博士在焦點課堂上給了壹個SFBT的病例談話記錄模板,今天整理了壹下,感覺很不錯。
會議記錄分為八個部分:
第壹部分是來訪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和會面日期的記錄。其中,重要的是其他數據,畫壹張家庭地圖。
關於家庭圖,我在之前的學習中看到過,但沒有具體畫過。再看到的時候,我試著畫了壹張網上給的壹些簡單案例的家族圖。在畫的過程中,要摸清來訪者的各種關系,家庭內外都要。畫完之後,不僅對訪客所在的關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訪客本身的資源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對如何開展工作很有幫助。
第二部分:訪客關註的焦點壹般會描述自己目前的問題。事情的來源、起因、經過、對自己的影響、對生活造成的困擾等。這是來訪者關心的問題,所以咨詢師有必要帶著善意和好奇心去詢問和傾聽。
第三部分:目標的形狀,包括1。推薦的原因,或2。說話人的主要抱怨,3。會議目標的實際內容。遊客帶著問題和期望而來,但大多數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咨詢堅持焦點目標的幾個要素,積極的、可取的、具體的、可行的,與來訪者詳細討論。
第四部分:例外,問題沒有發生的時候,或者沒有那麽嚴重的時候,來訪者做了哪些有效的努力。雖然我處於問題情境,但焦點認為,當問題總是不發生或者發生的相對不太嚴重時,如何像這樣討論,會顯示來訪者的資源和能力。
第五部分:評估,1-10,每種情況離目標有多近:1。會談前所做的改變,2。改變的意願,3。改變的信心,以及4。改的方法,具體分數從這幾個維度評價。協商是為了改變,而改變不僅僅是具體的行動,更是內心的渴望和對它的信心。
第六部分:好評反饋,看到訪客的優勢、長處、資源。咨詢結束,咨詢師會給來訪者反饋。反饋的第壹部分是對來訪者的贊美,既是對談話內容的總結,也是對來訪者的壹種賦權,而錄制時的贊美是對輔導員的強化。
第七部分:任務/建議。焦點咨詢不建議咨詢師給來訪者具體建議。這裏的任務或建議是基於對會談內容的整合,屬於來訪者的原始生活。顧問需要記錄給定的任務/建議。
第八部分:下次會議的目標。雖然會議的目標是由來訪者決定的,但最後(幾次)咨詢後需要介入和切入的部分,才是咨詢師需要思考和提煉的。
以上內容做成會議記錄的模板,看起來清晰很多,也讓以後的會診記錄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