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蚌埠火車站在新埠站的滄桑

蚌埠火車站在新埠站的滄桑

蚌埠是安徽省直轄市,位於東經117 12,北緯32° 57。蚌埠因古代盛產蚌類而得名,有珠城之譽。總面積5917平方公裏,總人口323萬,其中市區445平方公裏,城區74萬人。交通的興起和商業的發展,火車帶來了壹座新城市。本世紀初,蚌埠只是壹個漁村渡口。191年津浦鐵路建成通車後,逐漸發展成為安徽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皖北商貿中心。

公元1907年,清政府向英國、德國駐華大使發出照會,特命監察大臣袁世凱與英國、德國銀行談判修建津浦鐵路事宜。經過5個月的談判,這條道路最終被命名為中國國家天津浦口鐵路,並於1908 13正式簽署了天津浦口鐵路貸款合同。

8月,1908津浦鐵路北段和天津至徐州段開工建設。這是漁村古渡蚌埠集的壹大福音。封閉、偏遠、落後的農村環境和面貌將被粉碎。

1908年9月,為了勘測淮河鐵路橋橋位,壹群西裝革履的工程技術人員在英國總工程師德·吉傑的帶領下,踏上了蚌埠這片處女地。

事實上,德姬為這條鐵路選擇了橋址,但他最初沒有去蚌埠。這條鐵路的南段,從徐州到浦口,從地理常識上講應該走直線。跨淮河的鐵路橋址選在五河下遊,但地勢低窪,歷史上就是水鄉。因此,淮河中遊的臨淮鎮是橋址的首選。然而,林懷鎮的地形也讓德姬失望。德姬只好帶著他的工程技術人員從臨淮關繼續搜索。經過考察比較,發現位於臨淮關上遊的蚌埠濟更為合適。當然,德姬並不想把蚌埠古渡選作鐵路,更不想把蚌埠冀納入建橋通車的視野。而是看中了在遙遠的地質時代歷經滄桑後大自然賦予淮河南岸蚌埠冀的地理條件,可以用來修建鐵橋,經南岸向東南通車。

當德姬需要在圖紙上最後標出具體的鐵路橋位時,突然,夕陽余暉下壹片波光粼粼的珍珠灘深深吸引了德姬的目光,蚌埠水珠的美景震撼了他的心,而蚌埠以南的蚌埠山集,另壹脈則暴露在淮河的石灘上,這讓他更加興奮。

妳找不到地方去拿,也不用努力去拿。這裏是架設鐵路橋、修建橋墩的理想場所。

1909 1月,津浦鐵路南段徐州至浦口段工程開工。蚌埠的古道口好吵。淮河的波濤輕輕拍打著淮河大壩。

淮河岸邊,運送各種建橋材料的船只首尾相連,桅桿林立,綿延十余裏;蚌埠從北到南聚集在老街上,突然沿街搭起壹排排工棚,擠滿了來自河北、河南、唐山、天津的造橋築路工人。

建橋之初,蚌埠聚集了約2萬農民工,讓原本只有500多戶人家的蚌埠壹時繁榮起來。蚌埠淮河鐵路始於清宣彤元年(1909),歷時18個月。橋長586.23米,9孔8墩,造價1億銀元。

1911 5月15日,蚌埠淮河鐵路大橋、津浦鐵路蚌埠站相繼建成。

蚌埠火車站是津浦線上的壹級客貨運站,成為皖北鐵路運輸的樞紐。

1911 65438年2月7日,津浦鐵路全線貫通通車。

蚌埠火車站運營之初,只有幾間磚砌平房和大棚子。車站通車初期,每周只有兩趟旅客列車投入試運行,客流量很少。由於地處南段徐州至浦口之間,無論火車由南向北的速度如何,當晚只能到達蚌埠,車頭需要在此加煤加水,旅客在此下車停留。因此,蚌埠成為津浦鐵路的重要壹站。解放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客運量和貨運量不斷增加。1953年,旅客發送量已達55萬余人次,貨物發送量達36萬余噸。經過幾次擴建,這些設施得到了改善。1953-1958期間,陸續修建旅客候車室,用水泥等材料改造旅客站臺。1954,站線由6條增加到7條,軌道長度延長。1987年,發送旅客409萬人,轉移群眾123萬人,比解放初期增加了10倍;貨物到達和發送量為292萬多噸,比解放前增長了15倍。1995,車站有24條線路,總長35635米,其中到發線9條,調車線4條,其他使用線11條。還有11貨運線,22條專線。1995年,日均開行旅客列車108列,最多時聚集旅客6000人,日處理行李3600余件。全年發送旅客359.5萬人,發送貨物84.04萬噸,旅客到達431.1.000萬人,貨物到達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