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10咨詢行業:誰是中國最好的本土咨詢公司?

10咨詢行業:誰是中國最好的本土咨詢公司?

2004年是中國咨詢業最繁忙也是最冷清的壹年。它的熱鬧之處在於近三年新成立的咨詢公司最多,它的冷清之處在於近年來咨詢行業的營業額增速最低。咨詢業可能是中國市場進入門檻最低的高增長行業。三五個畢業生,壹個電話就可以成立壹個咨詢公司,整合國外發表的管理學論文翻譯,然後就可以稱之為“專著”了。點評了幾家企業後,可以申報為“服務過的客戶”。壹個咨詢項目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為更多在學校學過壹些表面管理知識的MBA學生提供了無數多彩的夢想,也給企業帶來了無數的陷阱。服務標準的缺失,說明這個市場的競爭並不激烈。所以,與其問中國的咨詢市場什麽時候規範,不如問中國的市場能容納多少家咨詢公司?也許有壹天咨詢市場飽和的時候,就是咨詢市場會明朗的時候。如果卓遠是國內頂尖的本土咨詢公司,肯定會引起北大縱橫、新華信、和君創業等頂尖本土咨詢公司的壹致反對。而歐洲最大的咨詢公司凱捷選擇了卓遠作為並購對象,雖然不能證明是“頂尖”,但至少可以證明是“基因優秀”。然而,有些人不這麽認為。就在媒體驚呼:“我們失去了最好的本土咨詢公司”的時候,卓遠的另壹位資深合夥人,副總裁孟凡宇,帶著北控公司的下屬另起爐竈,擔起了繼續把卓遠建設成“最好的本土”的重任。如今,以前的卓遠已經被分成了兩部分。他們有的與凱捷合並,成為凱捷在中國咨詢行業的開創者,有的更名為元訊,繼續努力實現“本土頂尖咨詢公司”的夢想。除了資金鏈的問題,卓遠被凱捷收購的另壹個主要原因是,2003年,卓遠在競標壹家航天企業和壹家電信企業的兩個上千萬的大項目時,輸給了國際咨詢公司。這兩個項目的失敗,讓卓遠總裁李波意識到,缺乏國際大型項目經驗和咨詢資源的本土咨詢公司,很難跳出低成本、小規模的怪圈。如果他們想更好的發展,加入國際巨頭的懷抱可能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的確,“成本低、規模小”幾乎成了本土咨詢公司最大的心病。目前本土咨詢公司很少拿到500萬以上的大單,而國際咨詢巨頭往往能輕松拿下幾千萬的咨詢項目。相比國外巨頭幾十年的經驗和遍布全球的咨詢資源,本土企業更缺乏資歷和經驗,尤其是自己獨特而實用的管理方法論。外資巨頭在中國咨詢業賺了多少錢?這是壹個不清楚的問題。在咨詢行業,收入情況壹直是禁忌。但是,公開來說,絕大多數“洋咨詢”都聲稱在中國不盈利。在其全球結算體系下,麥肯錫在中國的業務已經連續三年虧損。牢牢盤踞在戰略咨詢高端市場的麥肯錫尚且如此,其他外資品牌也不會看好。但麥肯錫、羅蘭·貝格、德勤等國際咨詢公司在中國都是500萬以上甚至1000萬的咨詢項目,而國內咨詢公司很少拿到500萬以上的訂單。從總投標額來看,“洋咨詢”在國內不賺錢確實不能理解,但對比洋咨詢的工資待遇,確實能理解他們賺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