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廣東視覺第13期廣州剪紙人練小紅。

廣東視覺第13期廣州剪紙人練小紅。

傳統藝術的價值不在於壹脈相承,更重要的是堅持和傳承。廣州就有這樣壹位“半路出家”的剪紙人,他帶著壹把剪刀,幾張彩紙,走遍全城,把剪紙藝術的種子撒向羊城大地。

△連曉紅和她的父母

廣東剪紙的傳承人連曉紅是廣州剪紙工藝大師李曉玲和連寒峰的女兒。她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剪紙學習,之所以與剪紙結緣,可能只是因為她在母親的剪紙教學中“讀多了”。

△連曉紅

連曉紅總是和媽媽壹起去上課,充當小助手。壹次偶然的機會,她給孩子們上了壹堂媽媽的課。她憑借獨創的藝術技巧和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瞬間俘獲了眾多小夥伴的芳心。在母親的影響下,才華橫溢的連曉紅走上了剪紙傳承之路,這對她來說是壹個“偶然又必然”的結果。

△荔灣湖梨園剪紙工作室

不僅如此,李曉玲媽媽還是剪紙藝術的“半路出家”。李曉玲第壹次接觸剪紙是在2003年。因為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癥,雙腿殘疾,但上帝給了她壹雙靈活的手。在荔灣任偉寺的壹次串珠展覽中,因為展廳的墻壁是空的,李曉玲買了教材學習剪紙做裝飾。沒想到,她得到了好評。從此壹家人與剪紙結緣,而且是15。

△剪紙的基本技法有“圓、尖、方、缺、線”五要素。要求:“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行如胡須。”

我媽留給我練習小紅的不僅僅是精湛的手藝,還有和自己“較勁”的匠心。如果作品不小心剪錯了壹步,李曉玲會把它推翻,重新開始,哪怕這個瑕疵小到別人幾乎察覺不到。有壹次,因為修改太多,連曉紅百思不得其解,勸媽媽不要“偏執”,媽媽斷然拒絕:“就算別人看不出來,妳心裏也清楚,不精益求精,怎麽能稱之為藝術品呢?”這句話感動了廉小紅,從此牢牢地印在了她的心裏。

△五年來,廣州剪紙工程在全市開展了100多場剪紙講座。

為了將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在後期的教學中,連曉紅結合自己在動畫方面的專業知識,嘗試將教學過程的步驟制作成動畫。“制作剪紙作品,剪刀開合的步驟比較復雜,壹步做不好,就會破壞作品的效果。”連曉紅在教學中壹直在探索壹套比較具體的教學方法,她親切有趣的教學風格贏得了很多學生的喜愛。

△剪紙作品

“印象最深的壹次是我生病住院,壹個孩子給了我壹張剪紙,裏面有糖果。那張糖果剪紙不僅充滿了孩子們的想法,也說明他們真的很喜歡剪紙。”我很喜歡小紅的兒童實踐,於是下定決心投身剪紙教學。

△剪紙除了傳統的節日裝飾,還可以創造出各種創意造型(學生作品)。

但是傳統的剪紙技藝如何才能走得更遠?連曉紅覺得剪紙應該出現在更多的日常生活場景中,於是選擇在衣服上“剪紙”。

△時裝秀上出現剪紙人物。

做衣服和做平面剪紙不壹樣,會遇到尺寸不匹配等問題,所以做好壹件作品後,要不斷修改。起初,“實驗”用的材料是硬紙板,經不起折疊,大多損壞。但是,連曉紅並沒有氣餒,繼續嘗試新材料。最後,剪紙和衣服是用絲綢制成的。

△廣州火車站地鐵站31米長巨幅剪紙《舞陽仙傳說》

現在,相信很多市民都會對2015出現在廣州火車站、地鐵站的巨幅剪紙作品《五羊仙子傳說》印象深刻。連曉紅回憶說,那是第壹次創作如此大型的作品,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試圖讓每只羊都有不同的造型,加上“小蠻腰”等廣州特色建築。雖然距離作品展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她仍然記得鄰居們欣賞作品時那種贊賞的表情,似乎也是從那時起,她才體會到父母常說的“傳承”二字的真正含義。

本期策劃:車媛媛

本期作者:饒家麗、葉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