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璀“從不考慮殘忍的事情,從不擔心,從不生氣”。湘西的清風給了他強健的體魄,茶洞的青山綠水給了她碧玉般清澈的眼眸,碧溪洞的竹筏白塔給了她壹顆淳樸的心,水船滿載著少女的悠悠歲月。兩代人都是老當益壯。作者著重描寫了崔璀的性格美、貞操美和愛情美。他筆下的崔璀,青山綠水相伴,心中無塵。她單純天真卻不嬌弱,就像藍天下長出的壹根新竹。崔璀就是這樣壹個自然人的形象。所以有些事情她控制不好。
說到愛情:崔璀從小的生活環境都是死寂的。雖然她爺爺對她照顧的很好,但是怎麽能完全理解她的少女情懷呢?書中有這樣壹段描述“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船上飄來的商人雜亂的說話聲,心裏有點單薄和淒涼”。“有時他用壹種隨時可以逃到山裏去的神氣看著那個陌生人”。這種警惕性應該是由崔璀敏感、自尊、謹慎的性格決定的,所以她在感情的表達上,在愛情上,都是害羞、謹慎、矜持的。就像這樣:崔璀不知道如何理解愛,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愛。她壹直活在壹個無知的世界裏,不知道如何操作生活中的壹部分愛情。這就是為什麽他的心意從來沒有在她和她父母之間明確表達過。結果父母壹直得不到崔璀的答復,被家人催著把女兒嫁到米廠,對老人的死產生心理愧疚,最後離開。“也許那個人明天就回來了,也許那個人再也回不來了。”沈老師的這句話,讓無數讀完《邊城》的人,有很多莫名的感觸。是為崔璀的愛情可惜,還是什麽...?
就像這樣,“崔璀對愛情的希冀是此刻占據他腦海的東西,但他對愛情的追求卻始終處於夢幻狀態,如期待每晚如夢而來的老人之歌,對愛情的揣測與期待交織在壹起,從而體現出人性的美好,壹種自然的人性,如此美好的人間悲劇更是令人心酸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