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壹個實驗探究了pH值對澱粉酶的影響,自變量是pH值,無關變量是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沒有探究。在本實驗中,無關變量是實驗溫度和唾液澱粉酶的量。
2)曲線A是實驗2的結果。在實驗2中,澱粉溶液的量減半,所以產物的量減半,所以結合曲線,曲線A就是實驗2的結果。
3)曲線A和B中澱粉含量最低點對應的橫坐標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同壹種酶的最適pH值是壹定的,不會隨著濃度的不同而變化。酶的功能需要壹個合適的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改變酶的空間結構,使酶變性失活,不能催化澱粉水解。當pH值上升到壹定值時,兩組實驗的澱粉含量為100%。
(3)在實驗的步驟①中加入5支試管,分為A’、B’、C’、D’和E’5組。在步驟②中,加入1ml蒸餾水代替2%新鮮唾液澱粉酶溶液,其余按原實驗步驟和條件進行試驗,驗證澱粉在不同pH值下是否會分解。
所以答案是:
(1)1)在實驗中,③和④的順序是錯誤的,所以④要在③之前進行。
2)如果溫度設置不當,步驟⑤應改為37℃恒溫水浴。
(2)1)pH值?實驗溫度?唾液澱粉酶溶液量
2)兩個?當pH值為7時,曲線A的澱粉分解量是曲線b的壹半。
3)同壹種酶的最適pH值是固定的,不會隨著濃度的不同而變化?高pH使唾液澱粉酶變性和失活,並且不能催化澱粉水解。
(3)在實驗的步驟①中,加入5支試管,並分成5組:A’、B’、C’、D’和E’。步驟②中加入1mL蒸餾水代替2%新鮮唾液澱粉酶溶液,其余按原實驗步驟和條件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