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水文學
氣候內江市受盆地和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氣溫15℃-28℃,月平均氣溫6℃-8℃,7月平均氣溫26℃-28℃,最高可達41℃,最低氣溫-5.4℃,活動積溫約5598℃。我國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太陽總輻射89.6大卡/平方厘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330天。全年霜凍日數壹般在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幹旱為主,旱澇交替;春夏秋冬,低溫大風大雨時有發生,雨勢顯著。全年氣溫明顯冬幹春幹,同時伏旱、夏旱現象也時有發生。年降雨量在1000 mm以下,多分布在夏季,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0%。高溫期與雨季基本相同,春季約占17%,冬季僅占4%。水文沱江是市區的主要河流,流經資中、東興區和市中區。是市內主要的水路交通路線。自古以來就有“壹船千蹄如風行”的繁忙景象描述。沱江按急緩順序交替流動,在灘地和脫脫河之間交替,蜿蜒曲折,年均流量375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4.5 ‰。可供開發的水電儲量為14.5萬千瓦。較大的支流包括河馬小廚師的秋溪河和內江的大清流河。這些河流有利於灌溉、航運和發電,水能儲量約3.5萬千瓦可供開發。再加上沱江的水電資源,年發電量可達9.2億千瓦時,已開發的水電資源僅占可開發量的21.7%。同時,由於沱江縱貫南北,流域長,支流多,積水面積大,雨季容易造成洪澇災害。水文內江市屬於長江流域的沱江水系。沱江是長江的壹級支流,劉清和小青龍是長江的二級支流,烏龍江入撫溪仍入沱江。
植被樹種
內江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各種樹木生長。有60多個科,110個屬,190個樹種。因為海拔差低,內江地形多為丘陵低山。森林植被的種類、群落組成和群落動態特征隨土壤理化性質的不同而變化明顯,在相應範圍內相對穩定。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和灌木林。從用途上看,內江的森林植被以用材林為主,其中威遠縣最大,市中區最小。經濟林樹種豐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桔林,還有其他落葉果樹林,如梨、蘋果、桃、李、杏、櫻桃、葡萄、桑林、茶林、橄欖、棕櫚、核桃、水曲柳等。薪炭林是內江市農村重要的生活資料,分布廣,產量高,大部分可再生。主要樹種有榿木、國槐、馬桑、黃荊。還有其他特種用途的環保林、實驗林、母樹林、風景林、名勝古跡、革命聖地林、自然保護區等等。優勢樹種有馬尾松、樟樹、楠木、黃連木、柏樹等,主要分布在市區和資中的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