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陜西省,簡稱“陜”或“秦”,位於中國腹地、黃河中遊,東經105° 29 '-11° 15 ',北緯31° 42 '-39。東臨山西、河南,西接寧夏、甘肅,南接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占據著連接我國東中部與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地形特征:
陜西地形總的特點是南北高中間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北山和秦嶺將陜西分為三個自然區域:北部的陜北高原,中部的關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區。
地貌類型:
根據地貌類型劃分指標,將陜西省劃分為沙塵暴過渡區、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秦嶺山區、漢江盆地區、大巴山區六個地貌類型。
陜西省地貌類型中,黃土高原最大,占40%,漢江盆地最小,占5%。在各種地貌類型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嶺山區,為1295m,平均海拔最低的是關中平原區,為546m。
擴展數據
陜西簡介:
陜西,簡稱“陜”或“秦”,是中國省級行政單位之壹,省會為安。地處中國西北腹地,東鄰山西、河南,西接寧夏、甘肅,南接四川、重慶、湖北,北鄰內蒙古。橫跨黃河和長江中部,在東經105 29 '-11 15 '之間。
陜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古代,它是永州和涼州,顏地的故鄉和黃帝的埋葬地。陜西自古以來就是帝王之都。九個統壹的朝代中,有四個(秦、西漢、隋唐)在Xi安(鹹陽)建都,留下了79座帝王陵墓,被稱為“東方金字塔”。是中國人的起源,也是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
參考資料:
先秦時期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發展?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本省概況-?陜西地方誌辦公室?陜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