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聘請人品好的人做講師。很多學習上有進步的同學,每個月都有獎勵;對天賦突出、家庭貧困者,將資助其完成學業;懲罰那些不遵守教導的人。都是負責土地稅的收支和掌管書店的臨時事務。每天的開銷都有記錄。1月1日查盈虧,壹年兩次滾賬。如果有節余,就分開存放,多征地,擴大產業。在石花、湘西等地興辦私塾,教育陳家子弟。當他們長大後,他們將在龍源學習。這是總的情況。
江浙政事史聽說後,十分贊賞他的義舉,下令免除他在本縣的法定徭役,使他們無所翻身。張軍後來列舉了這些術語;我是按順序寫在石碑上的,擔心後人不能堅持到最後,所以派我把這個寫下來。
古代建書店的人雖然規模不同,但在引導百姓正派,整頓天下方面是壹致的。張軍在這方面有些主見,不把聚斂財富、愛惜家產的世俗策略作為自己的固本之策,於是建起了書店,聘請了老師,這樣才能繼承祖上的好。他有遠大的誌向和偉大的成就。陳靜的兄弟們善良正直,幫助他成就了事業。如果他們沒有來書店,在那裏滲透人群,他們怎麽會這樣做?張俊的後人,應該永遠把繼承張俊的誌向(辦好學校)作為自己的事業,而不僅僅是讓自己變得富有和自私。如果不制造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不培養親信互相競爭,很可能會辜負張軍的意思。如果是這樣的話,張軍的學校將代代相傳,對後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