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教學中起什麽作用?
我來幫妳回答(1)學習的指導老師。教師承擔著向下壹代系統、準確地傳遞文化科學知識,指導學生學習,開發學生智力的任務,即教師要充當學習的指導者。教師的角色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學習和發展各種能力,以保證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不斷拓展知識面。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因材施教,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同時,教師必須熟悉和掌握信息傳遞的技能和技巧,善於運用教學技術和設備,根據教學需要適當使用直觀教具、圖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表達教材。壹些研究者(張成粉等人,1984)認為,教師必須能夠成功地實現和完成以下環節:(1)發起和激勵學習。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是否願意學習,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性。要把知識教給學生,就要讓他們熱愛學習,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要發動和激發學習,教師需要掌握相當多的教育理論和各種教育技能。(2)組織教學。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教師必須善於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每個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習慣和方法、能力和興趣,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預見和安排;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好好學習課程和教材,在認真學習課程和教材的基礎上獨立組織教學。(二)班集體領導學生的學習是在班集體獨特的社會群體條件下進行的。擔任班主任的教師是班級集體的正式領導者,而不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在班級集體活動中也肩負著領導者的責任。做好領導者,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在教學的同時督促全體學生遵守課堂紀律,使學生形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其次,要建設好班集體,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幹部的選拔,培養積極點,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和輿論,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的領導風格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的領導風格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3)行為準則的示範者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人格特征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社會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而且要充當示範者,通過自己的行動為學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樣。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思想品德、行為方式和人生態度,充分認識自己的榜樣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的榜樣。比如要求學生誠實公正,教師首先要公平對待學生;要求學生關心他人,教師首先要關心學生。(4)精神衛生保健提供者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逐步提高的同時,學生也面臨著諸多選擇和挑戰,使得學生心理壓力增大,心理問題日益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學生心理保健者的作用。教師要盡力扮演好學生心理保健者的角色:(1)註意轉變觀念。做壹名現代教師,除了充當學習指導者,更重要的是要註意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健康成長發展。(2)要有意識地學習和了解壹些關於青少年心理發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的知識。通過深入研究,了解青春期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關註各個年齡段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預防,提出相應的對策,緩解學生的心理困惑。(3)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如情感、意誌、能力、氣質、性格等。尊重他們的人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確保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當然,老師的主要作用不是充當學生的心理治療師。學生壹旦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或嚴重的心理疾病,應及時送往專門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5)教育科研人員由於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壹些依靠現有理論和教師自身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成為科研型教師。做壹個好的教育研究者,要求教師有討論問題的意識,註意收集資料,勤於思考和反思,不滿足於熟悉工作;其次,要求教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註意運用掌握的方法解決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