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絡的挑戰,圖書館的比較優勢在哪裏?
網絡的發展打破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秀才足不出戶,天下皆知”的理想,在網絡環境下點擊鼠標就能輕松實現。不僅如此,互聯網還加強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自由,讓老百姓無論是官員還是高層,都可以在網絡上平等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平等地交談。網上沒人知道妳是狗。此外,即使在電子長城格外強大的中國,人們仍然可以利用技術突破限制,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想要得到鎖在後花園和皇宮保險櫃裏的信息,簡直難如登天。圖書館的存在首先是壹個體現知識公平和信息自由的地方,而不僅僅是壹個借閱圖書資料的地方。憑借其公共性和非營利性,它打破了由經濟、種族、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形成的信息壁壘,為個人提供了獲取廣泛知識、思想和觀點的途徑。比如深圳南山區圖書館,為在深圳工作的農民工提供了壹個讀報學習的場所,讓他們也有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自由。此外,網絡給壹些人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數字鴻溝。在中國這個網民數量世界第壹的國家,大多數人都無法上網。即使在互聯網發源的美國,社會發展和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的歐洲,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電腦,每個人都能使用互聯網。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傳統的服務外,圖書館還需要提供網絡服務和相關培訓,使用戶能夠平等地使用網絡。圖書館和網絡是好夥伴,兩者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朋友問我:“現在看來,網絡更加方便快捷,這讓公共圖書館的魅力大打折扣。”。這是否意味著公共圖書館在信息時代會逐漸衰落?“在我看來,圖書館沒有衰落,相反,它有所進步。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服務水平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它的宣傳也因為網絡而擴大了。數字圖書館、電子全文傳遞、虛擬參考咨詢和信息技術使圖書館用戶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服務。這是不是可以說圖書館逐漸沒落了?也許來圖書館的讀者少了(其實沒有減少),但是通過網絡使用圖書館的用戶多了。圖書館的比較優勢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