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宣紙得名的原因

宣紙得名的原因

宣紙因其產地而得名。

宣紙是我國傳統的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壹。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自唐代涇縣屬宣州府管轄,因地而名宣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2002年,安徽宣城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2006年,宣紙制作工藝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的優異性能離不開嚴謹細致的制作工藝,溫和的處理條件,恰當的用膠,嫻熟的撈紙,高超的曬紙,從而保證了宣紙的質量。

擴展數據:

關於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唐代著名學者張彥遠(公元815-875年)所著《歷代名畫筆記》中“論畫風與作榻”壹章,“善人宜置宣紙數百張,用於蠟中,以備臨摹……”。

很久以前,據說蔡倫的徒弟,壹個叫孔丹的造紙工匠,壹直想做壹張精美的白紙,繼承老師的事業,畫出大師的畫像。然而,反復實驗失敗了。壹番籌劃之後,孔丹背起行囊,打起雨傘,告別親人,跋山涉水,走遍萬裏路,尋訪師友,學習技藝,完成心願。

壹天,他來到宣州府(今安徽涇縣),踩著泥濘的小路,在煙雨中繼續前行。突然,孔丹覺得眼前壹亮,在灰蒙蒙的山霧中,他發現溝旁的小溪裏好像有壹個雪白的東西!他三步並作兩步趕到那裏,彎腰仔細壹看:哦,原來是有些樹枝掉進山溝裏,被常年潺潺的溪水浸濕了。

久而久之,15變白了。孔丹猶豫了壹會兒,壹連串的問號浮上他的腦海:這是什麽樹?這是什麽水?這是什麽地方...孔丹決定留下來。他上山打柴搭茅屋,問了周圍的樵夫和村民。流水如年,壹晃三年過去了。

孔丹終於想通了,這種四季生長的常青樹叫青檀。這是當地的特產,很少在其他地方生長。青檀纖維柔軟細長,個性適合造紙。這座山的溪流也不尋常。水質清澈見底,從奇形怪狀的洞穴中流出,然後分成兩股小溪。

壹股水流適合制漿(後來才知道這壹股水流含有堿);另壹股水流被用來造紙(後來才知道這條水流中含有酸)。這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可謂絕無僅有。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孔丹和他的朋友們以青檀樹皮為原料,精心加工,首先將纖維分散在溪流中。

然後將纖維從水中撈起,交織在竹簾上(剩下的水漏出來),壓榨幹燥,就制成了質量極好的好宣紙。後人鑒賞宣紙的32字配方是:纖維潔白,質地柔韌,色澤光潔,質地細膩,潤墨清晰,不被搓損,抗蟲害,紙張壽命長。

百度百科-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