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樓頂
塔樓是不同建築結構的名稱,塔樓壹般指高層建築。
塔式平面圖的特點
若幹戶,壹般在四五戶以上,圍繞或圍繞壹組公共垂直交通形成壹個建築平面,平面的長、寬大致相同。這棟樓的高度從12層到35層不等,35層以上為超高層,塔樓壹般為四戶到12戶。
該塔的四大優勢
1.節約土地資源,降低房價。由於塔樓社區的建築密度高,可以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有效降低每平米房價,讓更多人安居。
2.空間結構靈活,適合變換。
塔樓多采用大框架結構,除少數承重梁外,室內隔墻基本可以拆除改裝,部分塔樓甚至可以整層打開,靈活劃分戶型。
3.結構強度高,抗震性能好。
由於高聳的塔樓采用框架結構,樓板現場澆築,結構強度高於板式建築,抗震和安全性都很好。
4.放眼遠望。
塔樓居民可以欣賞到城市的美景,相信低層板樓裏的住房也體會不到這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這座塔的兩個缺點
1.均勻度差,居住密度高。
塔樓每層6戶以上,甚至高達12戶。幾百戶人家擠在壹個大塔樓裏,居住環境肯定沒有板樓優越。而且塔樓各層部分住戶的采光、通風、景觀條件都比較落後,無法改變。
2.利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間。
塔式公寓的利用率壹般比板式建築低10個百分點左右,公寓內部的廚房、餐廳、衛生間往往不直接采光通風,所以這類地方被稱為“灰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