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禹門口遊記散文隨筆

禹門口遊記散文隨筆

玉門風光天下第壹,黃河古渡三秦襯。

為了欣賞禹門口的風景,我早上5點就從韓城坐了班車。離開首爾的時候,還是霧蒙蒙的,有零星的雨滴。趕了壹個小時,6點多在玉門大橋西端下了車。突然,天空明媚,壹輪朝陽從龍門東山的冉冉升起,把山腳下的黃河照得像金緞壹樣。我去了趟關中,壹個星期沒見太陽了。現在在這裏看到太陽,感覺特別親切,特別難忘。

玉門,橫跨黃河東西兩岸,因無門,山險水險,故名龍門。相傳於霞引河至此,鑿穿而過,即龔宇所謂“引河積石,至於龍門”。只見龍門山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兩邊沒有岸,岸邊是高聳陡峭的懸崖。它是雄偉和可怕的,就像壹把刀和壹把斧子。這是令人生畏和驚奇的。真是“玉門三波,地下壹雷”!妳看,洶湧澎湃的黃河在北峽微微壹彎,就向前沖去,逼得它擠過這狹窄的山口,如殺千軍,任何艱難險阻都不在話下!

出了禹門口,黃河變得浩浩蕩蕩,奔流千裏,給人壹種無限壯闊開闊的感覺。

秦晉被壹條河隔開。玉門距陜西韓城30公裏,距山西河津縣僅12公裏。玉門之險,天下無雙。據《水經註》記載:“龍門為余所刻,寬八十步,巖間尚有痕跡。”後人懷念於的功德,龍門也叫玉門。因為古代秦晉的交通渡口,它被稱為禹門口。黃河從龍門沖出,穿過懸崖峽谷,給山野以極大的震撼,聲韻深遠。俞的龍門碑刻猶如鬼斧神工。山上原來的王宇神廟已經被摧毀了。解放後有鐵路橋、公路橋、鐵路橋。三座大橋並排橫跨黃河,行人和車輛通行無阻。河上風帆星羅棋布,三橋齊飛,蔚為壯觀。

現在王宇廟建在公路橋東端的懸崖下,有亭臺樓閣,有紀念碑,後面有壹個山洞,旁邊有壹兩戶人家。原廟建於漢末三國時期,魏明帝為廟立碑。夏的史詩,斬斷龍門山,斬斷河山,黃河也要從這個咽喉出去,進入海洋,壹去不復返。

我徜徉在禹門口南面開闊的河堤上,沐浴著金淑和夏虹的壹肩,踩著兩尺細沙和河露,望著北面險峻的峽谷,望著南面河流所描繪的兩岸壯麗景色,引人入勝,感慨萬千。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驚人的壹幕:多麽險峻的龍門山,多麽兇猛的黃河水!在內蒙古河套地區,我看到的黃河就像壹個老奶奶在唱搖籃曲,而我在這裏看到的黃河卻像壹個勇敢的戰士。他只在乎勇往直前,視死如歸,鍥而不舍,沒有後退半步的膽怯!所以給人壹種上進的精神。這裏的公路橋和鐵路橋跟其他地方不壹樣,根本沒有橋墩。它們實際上只是由陡峭的懸崖從東向西拉動的索橋。走在公路橋上,看到運煤的大貨車經過,我悠閑的顫抖。低頭看腳下的黃河,只見黃水沖出大門,沖破岸邊,漩渦大如牛,海浪直沖鐵索。

化惡為安,是人定勝天的壯舉!當時大禹只有把龍門山劈開的神力,沒有把它連在壹起。今天,三座橋連在壹起,秦晉被壹條河隔開,但是沒有河。從韓城到河津只有壹個小時的路程,所以秦人交換需要的貨物和信息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