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的傳統民族節日。彜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6月24日,白族在6月25日,拉祜族在6月20日。這個節日持續兩三天。在節日之前,家庭應該準備食物,在節日期間聚在壹起唱歌。白天舉行鬥牛、摔跤等娛樂活動;晚上,他們點燃火把,成群結隊地在村莊邊緣和山脊上行進。遠遠望去,火龍倒映天際,曲折蜿蜒,十分動人。
最後,人們聚集在廣場上,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壹圈,載歌載舞,喜氣洋洋。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鬥柄,北鬥七星,指出彜語支系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也叫七夕節。有“大年三十星星回天”的說法,相當於彜族歷法的過年。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是在晚上。人們或點燃火把祈求新年,去除汙穢,尋求好運,或點燃篝火,舉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期間,將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起源於壹個關於英雄戰勝魔鬼(或上帝)的傳說。主人公與魔鬼角力角力,教人們點燃火把殺死惡靈改造的蝗蟲,從而保護村莊和莊稼。為了紀念這壹事件,壹年壹度的火把節將象征性地重復這壹傳奇故事,並逐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火把節是什麽時候?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間舉行火把節。雲南的白族和彜族通常在每年的6月24日左右舉行火把節。貴州彜族多在六月初。
火把節源於雲南各民族的傳說,各有特色。彜族火把節傳說實際上是遊牧改為農耕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火把節起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傳說。
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保存了火把節起源的重要信息,與《玉溪誌》、《祿勸縣誌》、《屯溪縣誌》中的記載壹起,為探索火把節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雖然大理和昆明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隱藏了火把節的起源,但他們的“七夕節”也揭示了火把節的源頭及其深厚的文化。
結語相信看完以上,大家對火把節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空的時候可以了解壹下其他節日的習俗,挺有意思的。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婚姻,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的星座,感情組合,看到另壹半,八字計算,名字速配,人生運勢,復合機會。可以點擊底部壹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