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變化,商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83年初,國家全面放開紡織商業;1984停止布票發放,標誌著針織紡織品管理進入真正的市場經濟時代。改革如大海漲潮,使市場形勢陡變:各路人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火車、汽車、三輪車正載著各種針織棉布走向市場;針織紡織品在大商場、小商店、單間山墻、集貿市場隨處可見,原有的銷售渠道已經完全被打破。
老牌國有批發企業每況愈下:市場疲軟,銷量銳減,全國三分之二的針紡織企業虧損嚴重,不少企業破產兼並。保定紡織采購供應站也不能獨善其身:應收賬款、難收賬款3000多萬元,積壓商品近4000萬元,同樣陷入困境。
1991年初,任命趙小英同誌為保定針紡織品采購供應站總經理、法人代表。他從65438到0958參加工作,自始至終在紡織站工作。30多年,從業務員、文員做起,沿著副科長、科長、副總經理的道路,做到了總經理。他有成功的經驗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豐富經驗。面對嚴峻的經營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已經著手規劃和實施壹系列措施,把企業做大做強。規劃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振興經營、籌集資金,通過改革創新,造新船、試新飛。他尊重市場發展的壹般規律,科學分析市場變化,從兩方面大膽決策。第壹,首先是盤活庫存。對庫存商品進行分類排隊,理清家底。其次,根據不同商品的適銷性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加快銷售節奏,盡快回籠資金;第三種是把整件東西拆了賣了,送貨上門,上廟。經過近壹年的努力,3000多萬元的存貨已基本清理完畢,激活了資金結構。二是催收債權。由於大量大規模銷售,“三角債”較為嚴重,外債4000多萬元。他們坐等,身先士卒,采取“責任到人,獎罰分明,誰欠誰還”的方法。還債的人不怕煩,不怕苦,有毅力。從總經理到業務員,實行彈性辦法,人人參與還債。經過壹年多的努力,4000多萬元的欠款基本還清,為紡織站的順利過渡籌集了必要的資金。
二是自力更生,發展壯大企業規模,建立時代商業大廈,實現企業從批發到零售的成功轉型。面對批發業務下滑,難以大發展的經營形勢,趙總經理和領導班子審時度勢,調整經營戰略,決定向零售領域延伸。采取壹點貸款、壹點集資的方式籌集了7000多萬元,在本市城西設點,建成了建築面積32000多平方米的綜合性零售商業大廈——保定時代商業大廈。時代商廈10月20日1994 165438+開業迎客,創保定商廈開業新紀錄。至此,保定紡織站作為二級批發企業,成功轉型為大型現代化綜合零售商業大廈。商海中,壹艘艘新型戰艦下水,乘著改革的大潮,駛向輝煌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