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深化積累和推廣。
農村土地征收、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被稱為農村“三塊地”改革,與農民和農村集體利益密切相關。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說,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穩步有序推進的同時,也存在壹些問題,需要通過進壹步深化試點來解決。
比如,如何更好地協調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農村土地有效利用的關系,如何有效保障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項目建設的效率,目前還沒有形成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
據專家分析,2015年,國家選擇33個縣市作為改革試點,2016年9月,中央決定在所有試點地區推廣三項改革試點。延長試點期限,有利於各地更充分地積累“三塊地”改革的綜合效益。
姜大明表示,土地制度改革不同於單純的行政審批制度。從制度設計、工作安排、實際操作到效果反饋需要較長的周期,試點工作仍處於不斷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階段。全面、系統、協同和全面的改革需要時間。
長期關註“三農”領域的鄭州新支點農業咨詢公司負責人李欣表示,改革試點期的延長,有利於基層開展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索,為系統總結試點經驗打下堅實基礎。
信號二:已經開展的試點經驗值得階段性總結。
壹系列統計結果表明,改革啟動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緩解征地矛盾、盤活土地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農村土地征收突破重點難點。河北定州、內蒙古和林格爾、山東禹城等地區發布征地目錄,初步建立民主協商、風險評估、糾紛調解、跟蹤監督等程序,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完善被征地農民住房、養老保險等補償方式。同時,試點地區也在積極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集體和農民之間的分配機制。截至今年9月,根據新方法,三個試點地區已征收63宗案件和3.9萬畝土地。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市場準入機制更加成熟。試點地區在進入市場主體、進入市場方式、收入分配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截至今年9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577宗,總面積654.38+0.03萬畝,總價約83億元。
——宅基地制度改革給農民帶來更多紅利。在試點地區,改革重點是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和房屋產權抵押。試點地區還在宅基地分配、有償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積極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江西省余江縣從盤活存量、規範增量、維護權益、擴權等方面建立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實行“壹戶壹宅”制度。全縣* * *退出宅基地28257宗3915畝,宅基地復墾574畝。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5個試點縣(市、區)退出宅基地,面積約6萬畝。
信號三:完善立法,農村土地系統性改革將成為重點。
“三塊地”改革未來的重點是什麽?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盧健認為,完善立法,構建符合實際需要的法律制度框架,將成為延長期的重點工作之壹。姜大明表示,土地管理法修訂工作正在推進,延長試點期限有利於推動試點地區繼續深化改革,為土地管理法修訂營造相對穩定的社會氛圍。
在改革層面,專家和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延長期內,土地制度的三項改革各有側重:征收制度改革的重點應是縮小征地範圍、規範征地程序和改革征地補償方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要處理好國家和集體之間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問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關鍵在於因地制宜,處理好統壹立法與區域協調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