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階段總結,幫助者的問題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促進了咨詢的順利進行。定期總結可分為每次咨詢結束時的總結或多次咨詢後的總結。
1.每個咨詢效果的總結
(1)顧問總結。應該重點關註求助者及其問題是否準確,采取的步驟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幫助求助者達到了哪些咨詢目標?幫助者收獲了什麽成長?其他障礙是什麽?以及妳在咨詢過程中的言行是否恰當?
(2)求助者的總結,包括是否積極配合咨詢師?妳把相關信息告訴咨詢師了嗎?妳很好地理解並接受了咨詢師提供的幫助嗎?妳有沒有探索過自己的問題?通過協商發生了哪些變化?妳通過改變獲得了哪些成長?妳有哪些經歷和感受?目前有哪些咨詢目標沒有達到?為什麽沒有實現?
(3)總結雙方的相似之處,包括交流協商的經驗和感受,已經達到的協商目標,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等。,以及討論下壹次磋商的相關內容。
2.討論下壹次磋商的任務。
3.布置作業。寫日記。寫感受,做各種練習。)
4.正視和處理咨詢中反復出現的現象。
5.處理咨詢錯誤。
①成功解決求助者存在的問題,達到咨詢目標,咨詢效果顯著。
②求助者存在的大部分問題已經解決,大部分咨詢目標已經實現,咨詢效果良好。③求助者存在的問題有壹小部分已經解決,但主要問題依然存在,大部分咨詢目標沒有達到,咨詢只有壹定效果。
④求助者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基本解決,咨詢目標沒有基本實現,咨詢效果不明顯。
第二,咨詢效果的評估。
1.會診效果評估的時間點:可以在會診的任何時間進行。
2.咨詢效果評估的內容:應圍繞咨詢目標進行,只有實現了咨詢目標,才能直接體現咨詢效果。
3.咨詢效果評估的六個維度,
①求助者對咨詢效果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②求助者的社會功能恢復。
(3)幫助者周圍的人,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對幫助者的評價。
④咨詢前後來訪者心理測量結果的比較。
⑤對咨詢師的觀察和評價
⑥求助者某些癥狀的改善程度。
4.心理咨詢方法的有效因素。
(1)咨詢者與幫助者之間建立的和諧、信任的咨詢關系,這是最基本的特征,(2)強烈的求職動機,積極的態度,自信和自我探索、自我改變的意識,
③有壹套雙方都相信的理論和方法。
④咨詢師自身的特點、準確的感受、不求回報的激情、真誠而豐富的理論基礎、嫻熟的咨詢技巧等。
⑤促進求助者的認知改變、情緒調節和行為改善。
第三,咨詢關系的匹配與轉介
1.選擇合適的咨詢師,合適的幫手要滿足以下八個條件。
動機是正確的,咨詢師在咨詢前要搞清楚求助者的真實動機,否則可能達不到咨詢目標。
②正常人格,
(3)信任度高,“信為靈”咨詢是壹個心理過程,與暗示有關。
④自覺並能按照咨詢師的意願采取實際行動。
⑤匹配性好,求助者的情況與咨詢師的專業知識壹致。
⑥智力正常,智力水平越高,文化程度越高,越適合咨詢。
⑦年齡合適,年輕人比其他年齡段求助的人更適合做心理咨詢。
⑧內容適當。心因性疾病、神經性行為障礙、心身疾病等。都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尤其是與社會心理突發事件相關的適應不良、情緒調節、心理教育和發展,更適合心理咨詢。
2.不適合求助者的案例可分為三類:
①缺失型,②禁忌型,③沖突型。
3.處理咨詢關系的不匹配
①調整咨詢關系的匹配度,
(2)無法匹配時的轉診。
4.轉診註意事項
(1)應事先征求求職者的意見,並說明理由。
咨詢師要向群主介紹新咨詢師的基本情況,尤其是他的專業特長。
(3)推薦時,可以向新咨詢者詳細介紹求助者的情況,並提供自己的分析和意見,但出於對自己的信任,不宜透露求助者提供的秘密。
(4)如有必要,原咨詢師可以與新咨詢師進行交流,包括咨詢情況,屬於專業交流,但壹般不允許幹擾新咨詢師的咨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