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上農貿市場。快速傳遞農林漁牧的供求信息,幫助外商進出屬地市場和當地農民開拓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開展農產品市場行情及動態快遞、商機匹配、產品信息發布等內容。
(2)特色旅遊。依托當地旅遊資源,通過宣傳推廣擴大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全面介紹地域旅遊線路、旅遊產品和企業信息,發展地域旅遊經濟。
(3)特色經濟。通過對各地區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及相關名優企業和產品的宣傳介紹,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加快區域特色經濟和名優企業的快速發展。
(4)數字化農家樂。為當地農家樂(各種餐飲娛樂設施或具有當地風情的單位)提供線上展示和宣傳渠道。通過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制作全市農家樂分布電子地圖,采集農家樂基本信息,使其風光、飲食、娛樂等各方面壹目了然。既方便了城市人的出行,又讓農家樂獲得了廣泛的客源,實現了城鄉互動,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
(5)招商引資。為各級政府部門搭建招商引資平臺,介紹政府規劃的開發區、生產基地、投資環境和投資信息,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到各地投資生產經營活動。
2015 10 14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實體店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有利於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為此,首先要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的應用。鼓勵社會資本、供銷社等主體建設涉農電子商務平臺,拓寬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遊市場,在推動工業品下鄉的同時,為農產品進城拓展更多空間。優先開展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增加就業和收入渠道,促進扶貧開發。二要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完善交通、信息、產地配送、冷鏈等相關設施,鼓勵農村商業企業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第三,創造良好的網上消費環境,嚴厲打擊網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鼓勵通過互聯網創業就業。四要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擔保貸款和貼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網絡支付、供應鏈貸款等產品,簡化小額短期貸款手續,加大對電子商務創業的信貸支持。讓億萬農民通過“觸網”走上“雙創”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