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松祜作《燕園圖》十六幀,本書為酬。
此後被稱為“燕園十六景”,但詩集並未具體談及山水內容。
據清代張鳳玉的記載,《瓶花壹詩園圖》中提到的景點有14處,分別是燕谷、五指堂、詩境、詩閣、天回船、秋居、東榮舊居、音聖巖、三禪卷房、童仙堂、喬雲橋、夢幻外宮、綠廊、朱莉廚房。
據清代、顧德昌編著的《常誌稿》記載,燕園內有濕婆亭、十願樓、詩情畫意、梅樓。除了重復這個說法和張鳳玉的比較,增加壹個濕婆亭和壹個十願樓就是十六景了。
燕谷旁邊是武芝堂。五指堂是前園主迎親訪友的地方。大殿前有壹座假山,名為“巖谷”,依山傍林,石景獨特迷人。假山的東墻上,有壹幅由回廊和竹子組成的“詩境”,引人入勝,妙趣橫生。
由此可沿走廊進入北面的“詩賞亭”,出亭下山,可至水旱附近的船上,稱為“天回船”。景物變換,組合巧妙,使得這壹帶以“巖谷”為主體的園林景色曲折多變,新意叠出,堪稱上乘。
燕谷西廊蜿蜒曲折,沿西院墻貫穿全園南北,直抵五指塘。在走廊的中間,有壹個名為“秋天”的半亭。人在走廊中遊,山水如壹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美不勝收。
從五支堂後面到花園後門是第三區,西邊是“東榮舊居”,東邊的小院是“義西瓦格”和“十願樓”,是花園主人的日常起居場所。
從北山到陡路,山頂種樹修竹似與生俱來,故有中原“五針松”,雖不夠高,但枝幹彎曲,增添情趣。沿山勢向東攀登,是燕谷的最高點,被稱為“招勝巖”,猶如置身於玉山劍門,為訪勝高潮。
詩詞鑒賞亭是園林主人和文人雅士聚會的地方。詩詞鑒賞亭曾將清代名士阮元、郭魯閣、錢泳等官民名人的詩詞壹壹羅列,為園林增色不少。
園內有清代人收集的蔣印培詩詞所寫的對聯:
邱何樓對峙;
燕谷天開劍半彎。
在書房裏,蔣印培寫了壹副對聯:
熟悉《離騷》的,可以稱之為名人;
如果妳涉獵傳記,妳不可能是壹個酒鬼儒者。
夢華殿位於三間房東,為二層小樓。爬小樓可以俯瞰玉山的景色。
常熟靠山野木,燕園在僻靜的巷子裏,附近有高墻。其借景避山之法獨樹壹幟。即在園中,建與詩亭同高的亭子,使其背東西,西借玉山。它爬到欄桿上俯瞰,玉山山的無限風光被容納其中,讓有限的空間變成了無限的空間。俯下身鳥瞰,谷深水彎,清溪蜿蜒,與玉山遙相呼應。
1847年,燕園被當地知府桂子晉購買。後來燕園歸蔣家,蔣元叔的玄孫洪奎又得之。他的《我的好詩抄》中的“園林遇故人”壹句,指的就是燕園。
至清末,燕園於1908年被原光緒外務部郎中張虹買下,故又稱張遠,張虹自號“燕谷老人”。張虹得到燕園後,在北山山頂種樹、種竹,仿佛與生俱來。
鹽源花木豐富。園內除白皮松、廣玉蘭外,還有桂花樹、玉蘭花、紫藤、竹筍、梧桐、柳樹,池中還種有荷花。清末牡丹品種繁多。
燕谷老人張虹在《滿朝詩稿》中,記錄了《燕園植牡丹》、《燕園牡丹花開》、《李敬宇韻》等詩歌。
清代地方詩人曾寫過壹首詩《謝張摘魏紫》,刻意描寫燕園所植的“”和“魏紫”等牡丹珍品,可見名花異木也贏得此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