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湖四周是歷代修建的亭臺樓閣、寺廟庭院。建於元代清惠閣(會同會),四周翠柏環繞,氣勢雄偉。“淘金”、“噴玉”、“靈源”、“放魚”、“洗心”、“下馬”等亭子依湖而立,設計簡潔,造型精美。其中,“金庸亭”是最著名的壹個,有50多個碑文嵌在亭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元佑時期曾來此遊覽,並題寫了“蘇門山金庸亭”六個大字。該書風格柔和,深藏不露,為遊客所稱道。
魏源廟
位於湖北省岸邊的威遠寺依山傍水而建。以前是祭祀河神的地方。始建於隋,歷經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繕。寺內有清慧殿,明代重修。是拜泉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建築。
北朗
湖東北有壹座碑廊,建於1974。它收集了北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142幅遺失在石碑上的壁畫。有壹件宋翠白的布。
百泉
袋狀僧,蘇軾在碑文中說“苗過吳”;宋·嶽飛《四石屏》;元《玉闕碑》和《盤古序碑》;尹明堂的範碑;清乾隆手書的禦碑,鄭晴板橋和王鎖彬的壁畫都是歷史瑰寶。
2001年6月25日,作為古建築,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門山
太行山的壹個分支——蘇門山,與百泉齊名。海拔約180米,背靠高山,遠眺碧波蕩漾,翠柏茂密。在許多歷史遺跡被隱藏的時期,景色奇特而有趣。山頂有壹個鳴笛臺,是魏晉時期孫鄧隱居鳴笛的地方。孫登子公和,綽號蘇門先生,住在土窯裏。夏天他把草織成襯裙,冬天穿到腹部。他很會吹口哨,很會讀書,還撐著壹架弦樂琴,這點大家應該不會說。有村民把它高高舉起扔進湖裏,看著它發怒,爬出水面,哈哈大笑。竹林七賢之壹嵇康,有壹次遊歷三年,問他要什麽,他不答。山腰有壹座孔廟,建於明代成化年間。清宣彤年間,第二年又增加了“薊門”和“紫上川”石作坊。在山的右角有壹個庭院,被周元環繞,以厚重的大門為標誌。庭院綠樹成蔭,碑碣密布,人稱“安樂窩”,是宋代理學家邵雍的舊居和講學之地。其下有長生洞,東面有“餓夫墓”。
賓館
百泉賓館位於百泉風景區,在蘇門山右側的山溝裏。這座建築有六層樓高,呈工字形。全部用青石砌成,屋檐用琉璃瓦裝飾。它古色古香,獨壹無二。入口處有兩根高四米,寬六十厘米的大石柱。柱子頂端“百泉接四海,蘇門山迎五洲”為對聯。門前有壹對兩米高的清代石獅子,整個酒店看起來金碧輝煌。設備齊全,服務周到,壹次可容納1200人。
少夫子廟
少夫子廟是北宋四子之壹邵雍的後人建立的祠堂。每逢重大節日,邵的後人都會來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