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在做,叫事情,事情做完了,叫因果報應,因果報應對自己的影響叫因果報應。
善,絕對的標準,是與真理的本性相對應的,所以叫善。違背真理本質的東西叫做惡。
善,作為壹個相對的標準,是佛菩薩總結出來的戒律,比如五戒、十善。符合戒律的就是善,違背戒律的就是惡。
好事,做了就是善業,善業自有善業。做了惡事就是惡業,惡業自有惡業。
佛覺知,覺知,覺知他,覺知圓滿。佛陀是壹個純粹的、純粹的、完全的覺醒者。
佛教行業,即純粹的行業。
魔術行業,即印染行業。
菩薩,很多古籍都有記載,網上很容易搜到,就不贅述了。用現代的話來說,可以用白話來表達: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平等之心、正心、慈悲之心。
華嚴經:“忘菩提心,修善根,是為魔業”。
這是孔敬大師的演講:
金剛般若學報告(第50集)1995/5新加坡佛教寺院檔案名稱:09-23-050。
這壹段都是華嚴的教導,出自《華嚴經》。忘了菩提心,修各種善行,卻沒有菩提心;菩提即開悟,開悟即分別。金剛經上說,他生而有心,他布施,這是善;但是他留在了照片裏,他沒有離開照片。
佛教沒有給我們任何生活的空間。他確實有東西住,但是他沒有東西住。他做慈善,他是用心做慈善,就是他在這裏說的:沒有菩提心,壹切都是好的。為什麽說被惡魔附身?魔鬼說的是折磨。雖然妳得到了好的結果,好的回報,但是妳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也要承受很多的折磨。這是魔鬼持有的東西。佛說的魔法,其實就是折磨的意思。
在古代經典中,魔鬼下面是壹塊石頭,壹塊卵石,壹種磨人的酷刑,不是鬼,而是那個詞。把折磨的打磨變成魔鬼的魔法。“魔鬼”這個神奇的詞是梁武帝造的,但它不在中國的古字裏。梁武帝覺得拷問太苦了,就像遇到了鬼壹樣,於是把石頭挪開,改成了鬼字,這是梁武帝做的,所以我們以後都用這個字。要知道這個詞的來源,就要知道它的本義,就是折磨,折磨就是煩惱和折磨。
今天,我們享受幸福,擁有巨大的祝福。在他心裏,他有心事,他有顧慮,他有很多煩惱。這是因為快樂中有折磨,他被惡魔附身。福報越大,煩惱憂慮越多,苦難越多,魔鬼來管。如果他有菩提心,他就不會被折磨,他就能隨緣,他就有了再大的福報,他也不會為此煩惱,他也不會去想我將來會繼承誰的這份財產。他沒有這種妄想,所以心裏舒服,沒有煩惱。
如果沒有智慧的孩子多了,以後我就給這個或者那個,以後誰成功誰就能保住。這不是壹廂情願!這是折磨自己,這是沒有普世智慧。有般若智慧的人決定不做。這樣他就可以享受了。他認為沒有副作用。他的心是純潔的,壹塵不染的,再多的福報,也沒什麽事。所以他沒有吃虧,也沒有這個想法。這是菩提,這是般若。
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新手入門指南》/veeko/blog/item/4925 df 1662 e 49 e 5 BF 3d e 3203 . html
剛接觸佛教時可能用到的壹些資料/veeko/blog/item/8 b0dc 544333 FAE 44500 fef 6b . html。
那摩阿米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