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沿著歷史發展軌跡追溯,我們會發現互聯網的發展是曲折而漫長的。
源於1753二月17,關於“當前通信機”的結構和收發報方式的出現;時至今日,經歷了200多年的孕育,才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90年代,萬維網的提出,把人們從枷鎖中解放出來。各種互聯網知識催生了大量新的技術和模式,比如搜索引擎、電子商務、博客、維基百科、威客、web2.0、web3.0、wap、長尾理論等等。它們的出現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網絡平臺的形式,也加快了互聯網商業化的步伐。這些概念與現代經濟管理密切相關。
如何利用互聯網促進現代經濟發展,引起了互聯網界和經濟學界權威學者的高度關註。貝克理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是壹種利用互聯網促進經濟發展的網絡創新模式。
這個模型是趙迪玉先生提出的。
從2008年開始,他建立了壹個北科網站——北科。com,將消費者需求信息聚合起來,分門別類地展示在網站上,通過網絡平臺將市場上的消費需求和生產供給連接起來,從而扭轉市場上供求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與傳統的服務企業網絡平臺相比,企業在發展中最渴望的資源是真實有效的市場信息。通過網絡平臺為企業提供需求信息將是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最佳選擇,它將為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提供壹種新的途徑。
在研究過程中,趙澤宇提出了三個相互關聯的觀點:
第壹,21世紀初,互聯網的量變即將達到臨界點,即將發生質變。
第二,隨著信息價值時代的到來,免費的信息資源已經成為過去,準確有效的市場信息成為企業生存的法寶。尤其是在新經濟體系中,誰掌握了“最新的市場信息”,誰就占據了市場的制高點。
第三,網絡客戶的工廠化和大量需求信息的聚合,可以為企業創造大量的目標客戶群體。
經過多年研究,趙澤宇將物理學中的“熵”原理和“超循環”特性應用到經濟學中,完善了上述三個觀點。2008年8月,在壹篇討論文章中,他首次提出了貝克理論,充分論證了市場中的需求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惠及消費者、商家和服務商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009年5月,國內相關媒體開始關註貝克領域。2009年9月,壹些知名媒體采訪了Soubei.com,這使得貝克的概念廣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