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咨詢時間是固定的,但是雙方難免會遇到各種意外。那麽這種私下接觸肯定是必要的。咨詢師會回復,不會涉及違反原則的問題。這是工作本身的壹部分。
第二,交流咨詢問題,適時情感
從壹個參觀的出發點來說,我覺得沒必要對自己太苛刻。不咨詢的時候不想和咨詢師說話。只有在保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完整整理成壹段,盡快發送。輔導員回不回,回多少,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面對來訪,交流咨詢問題,適時情緒。個人認為,如果咨詢師有精力。回復類似於,我看到妳的新聞了,我們下次再討論這個問題;或者讓自己想想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下次再討論。類似這個回復,沒毛病。這也是雙方建立邊界感的過程。
第三,成為顧問必須具備* * *的能力
當妳和咨詢師表達妳的疑惑時,他是做什麽的。是直接面對問題,還是跟妳兜圈子,還是反過來問妳。在平時的咨詢中有什麽感受?感覺被看到了,感覺很舒服;還以為就這樣了。
顧問的專業背景。專業背景不是絕對的。確實有很多咨詢師看專業背景很差,但實際能力沒那麽好。所以背景要結合自己的感受來看。
第四,警惕性好。
另外,我對妳們的傳播媒介有些懷疑。對我來說,可能我覺得用電話和短信包括微信交流太私人了。我會覺得很緊急,電話和短信溝通比較安全。其他時間用咨詢app,不然郵件會有邊界感。不過,這要看妳怎麽定義“短信”了。
警惕這些規律是好事,心理咨詢在中國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和規範有待完善。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心中有疑惑,而是及時說出來。早知道咨詢師的態度,早做判斷。妳第壹句話就提到咨詢幾個心理咨詢師。不知道妳是不是同時做的。沒必要同時做。如果有先後順序,也許妳有自己結束壹段感情的經歷。那麽,妳提出的問題會得到更好的解決。把心中的疑惑提出來,看看對方的反饋。自己接受就繼續,不接受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