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壹路上都很興奮,指著路上的風景,講著小時候的回憶。在她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壹個充滿了我妻子童年記憶的小鎮,去尋找她的母校,那裏有她經常和長輩壹起逛的市場,有她愛喝的胡辣湯,還有她經常散步的河堤...畢竟是30年前的事了,母校,市場,蜿蜒的河堤都還在。但是那幾天找不到胡辣湯的檔口。我們在另壹家胡辣湯店吃了早餐。老婆說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的味道。恍惚中,童年已經隨著模糊的記憶漸行漸遠,再也沒有回來。
早餐後,我們準備了壹些禮物,去王越妻子的家鄉看望他的父母。車程很短,我很快就看到了家鄉的村莊。新修的道路、標線、行道樹、路邊溝渠幹凈整潔,連路邊都劃上了五顏六色的自行車道,讓人連壹片樹葉都看不到。遠處的院墻和電線桿上畫著許多彩色的畫,映著綠色的麥田和筆直的柏油路,給人壹種欣欣向榮的印象,沒有傳統村落冬天破敗蕭條的感覺。
進村後發現,路邊的花箱、墻畫、綠化帶、停車位井然有序,大街小巷沒有壹絲亂扔垃圾的痕跡。村邊的公廁也被打掃得壹塵不染,露出規劃管理的痕跡。
通過對壁畫的介紹,我對這個村莊有了壹個大致的了解。這是壹個大村,由6個自然村組成,分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880人,耕地面積4090畝。我的祖先曾經有壹個進士和三個將軍。時至今日,該村依然人才濟濟,是壹塊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鐘靈土地。
最後來到老婆老家,公公婆婆為了養老把老房子翻了。為了節省壹些裝修費用,很多事情都是公公婆婆做的,已經基本成型,具備了居住條件,但是還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希望兩位老人註意保護自己,不要太累。
和公公婆婆在壹起呆了壹段時間後,我和妻子簡單地在城裏逛了逛,已經是下午了。我們回姐姐家見父母,有三個阿姨和三個姐姐過來和他們說說話。4點過後,我們開始了返回的路。
因為女兒早上困了,沒有去見公公婆婆,我們又順道去了村裏。在她沈迷於壹個畫家之後,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冬天白天特別短,我們不敢久留。我們匆匆告別公公婆婆,繼續趕往鄭州。
壹路車流不斷,但我們壹點也不敢耽擱,終於在晚上7點20分到家。雖然旅途有點累,但兩天的行程還是很愉快的。我們見了很多親戚,去了很多久違的地方。這是壹次故地重遊。有些地方變了,有些地方沒變,但事情變了。
人,還是得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