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任廣西師範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江蘇省“藍色工程”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兼職美國OSA委員、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江蘇省通信學會電路與光通信專業委員會委員、南京光電與光通信學會理事、《激光與光電子進展》編委、廣西科研管理學會副理事長、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廣西科學技術協會常委、桂林通信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光學和光通信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光纖通信OCDMA網絡技術,具有保密性強、隨機接入、抗衰減、抗突發等諸多優點,是構建下壹代全光通信網絡的主流復用技術之壹。在OCDMA系統地址碼設計領域取得了壹系列研究成果,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地址碼設計理論體系。本文從現代數學理論的源頭出發,研究了多種OCDMA系統用戶地址碼設計方案及其相應的編譯碼技術,設計了MSPC、ESPC、PG-OOC、LS-OOC、ST-OOC等多種性能優異的OCDMA系統地址碼碼字。
建立了從信號編碼、發送、疊加、接收、檢測和恢復的完整實驗系統。主持建立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的“光與光子技術實驗室”,開展了OCDMA網絡技術的實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他在OCDMA技術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受邀出席在加拿大、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地召開的國際通信會議,其中三次被聘為分會場主席。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參與完成國家重點科研項目1項;出版《光纖通信OCDMA系統》等學術專著兩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SCI等三大系統檢索論文50余篇。獲第七屆安徽省圖書獎三等獎、南京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等多項科研獎項。指導12名博士研究生。學習情況:
2005年4月-2006年4月,韓國首爾漢陽大學電子工程中心,國家訪問學者。
2003年9月-2004年6月6438+0上海外國語大學海外培訓部高級英語學習。
2001.3-2004年9月,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物理電子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1989.8-1991.7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研究所,碩士。
1988.8-1989.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攻讀碩士學位課程。
1983.8-1985.7就讀於合肥教育學院物理系。
工作經歷:
2009.9-至今,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
2007年6月-2009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數理學院院長。
2006.7-2007.6,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數理學院副院長。
2002年3月-2006年7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理系副主任。
1998.6-200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物理系教研室副主任。
1991.8-1998.5南京氣象學院基礎科學部教師
1985.8-1988.7安徽省六安市石板沖中學,任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