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如下:
袁枚(1765438+2006年3月25日~ 1798 65438+10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被封為蒼山居士、綏遠大師、綏遠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江慈溪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美食家。袁枚才華不多,擅長寫詩。乾隆四年(1739)後,出身秀才,獲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調任江蘇,在溧水、江寧、江浦、沭陽等地任縣令七年。他為官頗有名望,勤政,但仕途不順,無心斂財。乾隆十四年(1749),他辭官隱居在南京小倉的隨園,在其中吟詩,收了不少弟子,尤其是女弟子。嘉慶二年(1798)。
袁枚去世,享年82歲。死後葬於南京百步坡,人稱“隨園先生”。袁枚提倡“自然之靈”說,認為詩歌的審美創造要表現自然之靈,書寫詩人的人格,表現詩人個人生活中的真情實感。與趙翼、江石泉並稱“甘家三傑”(或江油三傑)。
與趙翼、張文濤並稱為“唯靈論三傑”,“清代駢文八傑”之壹。文筆與大學者紀昀壹脈相承,人稱“南元北紀”。主要著作有《小倉山居集》、《隨園詩話》、《隨園詩話副刊》、《隨園食單》、《子午雨》、《虛子雨雨》等。散文名篇《姐妹頌》被古文評論界與唐代韓愈的《十二郎頌》相提並論。
20歲之前,袁枚壹直在杭州讀書。乾隆元年(1736),21歲的他決定去看望在廣西當副官的叔叔袁弘,開始了人生的第壹次長途跋涉。從杭州到廣西,沿途可以欣賞名勝古跡,欣賞神奇的自然風光。
自然之美總是會觸發天生愛詩的袁枚。在這次廣西之行中,他寫下了許多關於旅行和懷舊的優秀詩篇,成為《小倉山居詩》的起點。
到桂林後,由叔父引薦給巡撫金逸,並以壹篇《銅鼓賦》當場受到賞識。金稱贊他的才華,並專門寫了壹封信,推薦他參加乾隆元年九月舉行的博學多才的考試。金省長的推薦讓袁枚壹舉成名,成為他仕途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