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禪畫——周誌豪老師作品賞析

禪畫——周誌豪老師作品賞析

作者高松

禪宗1,北京廣濟寺、五臺山普壽寺佛教弟子。原名,字周,自稱是壹個無能的師傅,壹個佛教畫家,壹個鹽田的老牛。專業中國畫家和書法家。

禪畫是心靈之花,是地方風景,是世界的象征,是苦練的方便,是筆墨紙硯等六因緣通過完美的色彩法對兩法的超越和解脫,是道家修行者的境界功夫和方法的結合。

禪壹的畫簡單、莊重、神秘、和諧,線條固定而不滯,逸而不飄,題材簡單深遠,寫意直白。從《禪壹》的繪畫中,我們認識到禪畫與禪的頓悟和修養的關聯性,是禪畫之所以是禪畫的原因。禪宗以文殊般若為核心,以普賢願為根本;禪畫家的大智慧是“文殊般若”,筆墨技法是“普賢願”。

禪畫是以大智慧為基礎,依靠高超的筆墨技巧,遵循禪心無處棲身的大境界來完成筆墨技法的融合與超越。作為壹種禪修方式,禪畫者在筆墨之間領悟,在點畫中融化內心。在表達禪墨洗滌心靈、改造自我的同時,也體現了禪意畫家的洞見和精神境界。所以禪畫是功夫和境界完美融合、超越的大因緣產物。

如果說所有的筆墨、技法、配置都屬於書畫中“有為法”的範疇,那麽禪畫則具備了所有的“有為法”,只是超越了它,不拘泥於法,表現出隨意變化的線條和點畫。實現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這就需要作者以開悟智慧的“心”和“有為”的筆墨技法來表現禪畫的純粹性。

禪宗以“法”成圈,以“不可能性”成自然,巧妙地表明了“法無可能,法無可能學”。這也為書畫研究提供了新的參考。首先要咬住壹切字畫的“有為法”,把功夫做到完美透徹;另壹方面,要不斷凈化本心,回歸“無心使用”,用“無心”融化“有法”,再用“無心”寫字畫畫。

禪壹的畫不拘泥於固定的程序,更註重“傳神”和“用心”,這壹切都是建立在“見筆”二字之上的。正所謂“形盡,心滿喜。”老僧寫景作畫,時而因循常規,時而另辟蹊徑,卻處處“節中”,以幾筆壹劃超越壹切“形”“相”,處處體現了作者超然脫俗的精神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