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多時候,壹個突破就能讓我們把整個問題做出來,這主要取決於提問者設定的難度水平。有時候提問者只是在錯誤的選項裏設置了壹個特別合適的詞來引誘妳上當。大家壹定要多加小心,三思而後行。
通常要綜合考慮幾個空白選項,做出比較平衡的選擇。這裏妳必須註意的是堅持壹個原則,那就是壹票否決。如果這個選項中有壹個詞明顯錯了,那麽即使剩下的詞合適,也要毫不留情地丟棄。壹個好習慣就是遇到這種情況毫不猶豫的畫壹個大叉。因為很多人猶豫不決,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判斷,被提問者設定的選項搞得不知所措,最後轉身踩上了自己第壹次排除的雷。
命題人會在每道言語理解題中留下選擇依據,也就是我們之前強調的“突破”。雖然特別隱晦,但會給妳留下線索。所以不要只是做很多題。做完題,回答正確與否。重要的是研究問題,看看自己錯在哪裏,為什麽錯,尤其是看看提問者在想什麽,在做什麽。而且,即使選對了,也要知道自己是對是錯(往往其實是錯的)。我們來看看正確的選項是什麽樣子的,屬於哪種錯誤的選項。
要達到這種程度,同學們就要把壹張紙吃透、擠透、嚼透,不要壹味貪吃。剛開始做四五套題分析,然後繼續做幾套。最後要保持20題兩三錯,五六個邏輯空白的水平。永遠記住,每道題都要輸出依據和理由。只有說服自己,才能說服別人。只要不斷練習,慢慢妳就能摸清命題人的思路和出題套路,以及幹擾選項的設置等等。到那時,妳看言語理解題,壹眼就能看出門道和玄機在哪裏,就像戴了壹個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