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歷史背景
學校前身為龍裏人李連藝術小學,建於1922人和街道關帝廟,1926改為國立人和中心小學,1949改為江北縣人和鄉第壹中心小學,1953遷至人和段家公館,更名為1994。厚重的歷史奠定了豐厚的文化積澱。
壹流的辦學條件
學校硬件環境壹流,各類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各功能室齊全: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自然實驗室、圖書管理室、科技室、音樂體育美容活動室、學校校園電視臺、學校網站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學校大部分班級都配備了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用於展示和投影。
這所學校教師配備齊全。學校現有教職工7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的小學教師51人,占教職工總數的65%;大專以上學歷教師67人,占86%。學校培養了8名區級骨幹教師和20多名校級骨幹教師,壹支業務過硬、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結構合理的骨幹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
先進的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人人進步、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求是優長、重美博學”的學校文化核心,形成“博學多聞、思慮周全、耳聞多聞”的教師精神,立足於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打造獨具風格的和諧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創新特色教育
學校壹直堅持特色創新,特色辦學。經過多年的錘煉,形成了具有自身風格的四大教育特色,實現了教育創新。
特色德育創新:“素質教育是德育的基礎”。仁和中心學校把德育放在教育的基礎地位,構建了壹套以“尊重與感恩”為核心的科學完善的德育價值體系,以人文情懷滋養師生心靈,孕育健康人生,努力造就全面健康的新型人才。
特色課堂教育的創新: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教育改革的方法,人們和小學創造具有自己風格的課堂教學特色。學校以“打造特色、提升內涵”為發展主題,創造性地提出了“詩意課堂、生活課堂、創意課堂”三種教學探索模式。
科技教育特色創新:為培養創新人才,學校組織了科技創新教育團隊,完善了“易發明課程”的課程體系,以科學教育為指導,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創造。目前,通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已有10名學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認證,形成了學校科技教育的特色。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創新特點:為了充分展示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全面健康地發展,我校創新性地開發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分級活動。學校開展了閱讀、古詩詞押韻、計算小能手、英語小能手、書法、電腦繪畫等系列評分活動;在保持學校傳統競賽活動的基礎上,每年形成4月的科技節、5月的藝術節、10月的體育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使他們獲得不壹樣的成長體驗。
辦學成績顯著
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學校堅持“人人進步,和諧發展”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從2001至今,學校先後被評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渝北區科技示範學校、重慶市科技先進學校、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基地、重慶市交通安全先進學校、北部新區文明單位、高新區標準化學校、高新區綠色學校、重慶市交通安全文明示範學校、重慶市安全文明校園、重慶市科技示範學校、重慶師範大學實踐基地。
學校將秉承優秀的歷史和傳統,緊跟時代脈搏,積極融入現代教育改革的浪潮,與時俱進,努力把學校塑造成壹流的城市優質學校,創造北部新區基礎教育的新輝煌,成為和諧的校園和育人的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