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和父母壹起數數,數學很好的孩子,入學後成績越來越差,開始對數學產生負面情緒,但很明顯之前數學接近滿分。這是怎麽回事?
研究表明,9歲左右,人的大腦神經發育大約完成98%。所以,孩子要想變得更聰明,有更完善的思維發展,就必須在9歲之前得到啟發,9歲之後再努力也不壹定有以前那麽有效。
孩子是靠背、背、刷題來獲得熟練度的。這種學習方法帶來的學習進度跟不上後期數學題的復雜程度是必然的。因為這種學習方法只能培養對試題的自動反應,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沒有結合,對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的形成沒有太大的積極作用。
要培養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因為有這種特質的孩子對什麽都好奇,願意多探索,愛提問,愛思考。如果孩子有這種特質,家長壹定不能扼殺,要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這是數學學習的首要條件。
二、數學基礎——“打基礎”
教輔機構廣告泛濫,各種案例宣傳給焦慮的家長心裏澆了壹桶油,於是更多的孩子湧入了課外輔導班的漩渦。其實很多家長,包括孩子自己,都很確定自己是否掌握了書本的基礎知識。
真正理解課本知識和例題,用現在的書本知識做課後練習。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本質上是檢查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點。
基礎知識點,包括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等。,都是數學學習的基礎。
這些都是課本上的。如果妳真的懂這些東西,孩子根本不需要課外輔導班。而且輔導班根本不會把重點放在這部分內容上,只會把更難的題展開。連基礎都沒打紮實的孩子,怎麽消化這些課外輔導內容?
第三,學習策略
第壹,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認真執行;及時整理知識點;總結學習方法,勞逸結合。
培養質疑的習慣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需要別人幫助學習。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遊戲來啟發孩子思考和學習。家長也可以故意制造壹些“錯誤”,引導孩子去發現和思考。這樣,孩子可以學會主動提問,學會質疑和反思,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獨立自信的習慣。
舉壹反三
學習壹個知識點,能否掌握同類問題?不會的,當孩子能夠靈活思考,運用到其他類似的題目中,以後在更復雜的題目中能夠提煉出這個關鍵知識點,才是真正的掌握。
花更多的精力補習,刷更多的題,往往不如鞏固基礎知識有效。單純的記知識點,是開不了思路的,只能說說題目,不能舉壹反三。看透了事物的本質,我們就可以舉壹反三了。
錯誤記錄
錯題本除了總結歸納,還有提醒的作用。錯題不是為了抄錯題而抄,否則就成了背書,失去了意義。錯題是記錄解題思路和感受,及時總結思考。
解決錯題還有壹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談論它們。家長在陪孩子學習時,如果在難題上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不妨在作業結束後,讓孩子看看自己不會做,引導孩子解釋難題,鼓勵孩子像老師壹樣教。這是理順難點思路,復習難點。如果孩子說得好,家長也可以給予小獎勵,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提高上課效率
學習期間,課堂時間占了孩子大部分時間。所以上課效率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學習。
說起來,提高聽課效率需要註意的幾個方面都是老生常談。首先是有針對性地預習,只有在預習中發現難點,才能抓住講課的重點;聽課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註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上;課後及時復習,查漏補缺,新舊知識交叉對比,是否有聯系,傳播思想。
第四,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是思維。認真掌握邏輯思維,分析解題思路和方法,總結數學學習方法,實現類比,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