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聽力評估
1,接收和歸檔
對接診後的耳聾患者進行歸檔,包括壹般信息和專科信息。
壹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聯系方式等。
專門的資料包括病史的收集和耳科的壹般檢查。
病史應詳細記錄患者及其家屬的聽力損失情況,如聽力損失的時間、是否為穩定期、漸進性或波動性、是否有伴隨癥狀、既往治療和/或幹預的效果、言語表達能力等。
原則上,聽障人士在經過專科醫生診斷後,將被安裝助聽器。
2.聽力測試
3歲以下兒童的聽力學檢查包括行為測聽(行為觀察反應測聽、視覺增強測聽或遊戲測聽)、聽覺腦幹反應、多頻穩態反應、耳聲發射、聲導抗。
3歲以上聽障人士的聽力學檢查包括純音聽閾測試、不適閾測試、言語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精神智力評估等。
第二,預選
1,選個助聽器
對於雙耳聽障人士,壹般進行雙耳驗配,但受條件限制也可以單耳驗配,但要指出單耳驗配的缺點。
選用的助聽器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
助聽器按形狀分為箱式、耳後式和入耳式(定制型),按技術原理分為模擬助聽器和可編程助聽器。
在選擇助聽器時,應根據聽障者的聽力水平和表現,結合其經濟條件、工作生活環境和個人喜好,推薦兩種或兩種以上助聽器供聽障者試戴。
2.定制耳模或入耳式機器的外殼(定制機)
耳背機或盒機定制耳模時,先檢查外耳道和鼓膜,再取耳印模,填寫定制表。
選擇定制機時,將獲得的耳朵樣品連同完成的定制單壹起發送給制造商,定制單應盡可能向制造商提供完整的信息。
耳模可分為軟耳模、半軟耳模和硬耳模。
兒童往往選擇前兩種耳模,成人則選擇硬耳模。
硬耳模的形狀與聽力損失程度有關。壹般來說,對於極重度和重度聽力損失,應選擇密封性能較好的貝殼耳模。重度和中度聽力損失,選擇框架耳模;中重度聽力損失,選擇耳道耳模。
根據聽力圖和患者的主觀反應,決定通氣口的選擇、大小和形狀以及是否增加不同規格的阻尼器。
第三,調試
調試助聽器的電聲參數主要包括真耳的增益頻率響應曲線和真耳最大輸出的頻率響應曲線。這些參數可以通過POGO、NAL、DSL和其他處方公式來計算。
在裝配模擬助聽器時,根據聽覺動態範圍選擇壓縮電路,如削峰(PC)、自動增益控制(AGC)、寬動態範圍壓縮(WDRC)等。
在驗配可編程助聽器時,需要調整不同頻段的增益和壓縮比,設置多個程序以適應不同類型的聽力損失,在不同的聲學環境條件下使用助聽器。
驗配時,也可以參考助聽器驗配軟件的提示進行選擇。
兒童助聽器的選擇要考慮各種助聽器的匹配。
四、助聽器評估
1,助聽器效果評估
采用行為觀察、功能評估、淩氏六音、數字評估、言語測試、真耳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助聽器佩戴效果進行評估,註意不同聲強、不同聲音信號、不同聽音環境對助聽器放大效果的影響。
助聽器效果評估包括患者的期望評估和滿意度評估。
2.跟蹤和評估
助聽器的工作狀態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化;用戶的聽力狀況也可能加重或減輕;用戶也可能有新的個性化需求。
因此,定期隨訪用戶,對助聽器的佩戴效果進行新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
隨訪時間壹般為佩戴第壹年每1個月,之後每半年壹次。如果用戶有特殊情況,可以隨時就診。
跟蹤評估不僅采用助聽器效果評估的方法,還對聽障者的耳朵和聽力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