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節課開頭的巧妙設計有利於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在這壹環節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引入新課時,及時運用多媒體手段是中國老師喜歡的壹種方式。以我的教學《魚遊到紙邊》為例。新課伊始,題目首先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動畫中,幾條魚在水中快樂地遊著,遊著遊著,居然在壹張白紙上遊動。這時,圖中出現了題目——“魚遊向紙”。屏幕上,生動的畫面和有趣的音樂立刻吸引了學生們的註意力。這時,學生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所學的新課文。看完問題,我問學生:“妳想從文章中了解什麽?”這時,學生們活躍起來,紛紛提問:“魚真的遊到紙上了嗎?”“為什麽魚會遊到紙那裏?”多媒體設置問題,制造懸念的效果真的很明顯。它生動地將不可能展現在我們面前。怎麽能不催化學生的好奇心呢?他們都渴望從課堂上找到答案。在如此強烈的學習欲望驅使下,他們的學習過程壹定是積極的。(2)營造氣氛、渲染情緒的添加劑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讓我們老師很尷尬的壹幕:壹篇感情深刻的文章,老師早已入鄉隨俗,但大部分學生卻很冷漠,無動於衷,情感體驗出現了“剃頭挑子”的現象。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往往會產生“愛之前無旋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永遠的白衣戰士》的教學過程中,我對學員做了壹個調查,發現由於年齡特征的影響,學員們對2003年那場讓我們刻骨銘心的“非典”災難知之甚少。沒有意識到當時事態的嚴重性,就無法體會到人物的高貴風範。那麽,怎樣才能讓他們增強對非典的認識,進壹步理解葉欣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從而產生強烈的精神震撼呢?反復研究教材後,我決定從葉欣的追悼會入手,激發學生的情緒,勾勒並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精心制作了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室裏,在撕心裂肺的悲傷中,當葉欣追悼會上花圈如海、淚如雨下的場景出現在學生面前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壹個普通的護士長,為什麽她去世後還有這麽多人來為她送行?為什麽人們稱她為“永遠的白衣戰士”?看著孩子們驚奇的眼神,我向他們介紹了非典給人們帶來的恐慌和危害,並讓他們瀏覽了葉欣的生活概況。這個環節的設計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起到了很好的渲染學生情緒的作用,起到了牽壹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