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如何引導寶寶學習語言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幼兒的語言學習理論經歷兩個階段,即接受信息階段和表達信息階段。學習語言就是學習口語和書面語,大致可以分為四步:學會聽話,學會說話,學會閱讀,學會寫作。
在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壹般是先學習單個單詞和句子的意思,然後逐漸演變成復雜的單詞和句子,最後說出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思想。
所以對孩子的語言教育需要我們壹步步讓孩子接觸語言,不應該強迫孩子,也不應該遷就孩子。這樣孩子的語言才能慢慢發展到頂端。
寶寶壹歲的時候,還處於學習單字的階段。這個時候他只能聽懂自己的名字或者父母的哭聲。嬰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經常會發出重疊的聲音,如“擁抱”、“樊凡”等。爸爸媽媽經常可以看到,寶寶想吃東西的時候,會看著飯碗喊“樊凡”,然後張嘴等著父母餵他,有時甚至會結合壹些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壹歲半的時候,寶寶可以用兩三個單詞組合來表達自己。這個時期的嬰兒通常會在重疊的基礎上使用動詞,如“吃”和“睡”...
寶寶什麽時候會說簡單的句子?答案是,寶寶兩歲的時候,可以用“媽媽抱抱寶寶”這樣很簡單的句子。
嬰兒以這種方式說話,我們壹般稱之為“兒童語言”。有些家長不要壹直用兒童語言和寶寶說話,因為他們覺得用兒童語言說話很可愛,這樣會耽誤寶寶過渡到完全會說話的階段。
這時候家長壹定要堅持用完整的句子和寶寶說話。這個過程會很艱難,但是會幫助寶寶順利跨過這個關卡,對寶寶有好處。
父母需要這樣做來幫助他們的寶寶發展語言:
1,耐心。寶寶需要父母反復給他讀壹個單詞或句子,甚至可能需要壹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學會。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有耐心去教導寶寶。急躁會讓寶寶對學習語言失去興趣,甚至對語言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2,很多信息,看到什麽說什麽。雖然寶寶現在對什麽都不太了解,也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媽媽說的壹些話,但是爸爸媽媽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增加信息量。壹方面,寶寶會覺得說話是壹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他的父母很喜歡和他說話,所以他會更喜歡學習語言。另壹方面,信息量的增加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的語言學習功能,幫助寶寶更快地理解這些意思。
3.幫助寶寶的嘴巴動起來。也就是說,通過發出不同的音節,讓寶寶的嘴巴和舌頭動起來,鍛煉他們的靈活性,為以後開口做準備。
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標準。可能身邊的壹些長輩,比如爺爺奶奶,都在說方言,所以寶寶跟著父母的腳步學普通話也不遲,等寶寶掌握了標準發音之後再學方言。所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家長的示範作用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