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社會上總有壹些人浮躁,工作三分鐘。他們似乎對什麽都感興趣,什麽都做不了多久。
1
之前看到壹篇文章:肖敏和小青在15合寫了壹篇文章。那時,他們喜歡把寫作作為壹種愛好。
後來,當他們的文筆越來越好的時候,有媒體找到他們,讓他們長期提供文章,也相應支付報酬。
看到這個獎勵,兩個人都更感興趣了。當他們兩個以此為收入的時候,發現文章並沒有那麽好寫,水平總是和編輯要求相差很多。
堅持了2月,小青終於徹底放松下來,開始寫文章了,連寫作的興趣都被打擊了,開始轉行攝影。
然而,肖敏並沒有放棄她對寫作的熱愛。她始終堅持,無論文章被指出多少錯誤,被拒絕多少次,她依然保持著當初的熱情,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
時隔兩年,兩人見面了。小青說,她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寫文章。兩年換了五份工作,她還是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她羨慕肖敏,他不僅通過寫文章獲得了經濟自由,還出版了書,開了工作室。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
是的,我們剛開始做壹件事的時候,肯定不是那麽順利的。我們不想集中精力做好,遇到問題就退縮,所以永遠開不出康莊大道。
無論做什麽,都要經得起考驗,把自己的技能培養到壹定程度,那麽妳的人生和能力自然會走上坡路。
2
上次和壹個朋友吃飯,她跟我講她是怎麽壹步壹步成長起來的,有了現在的公司和團隊。
她說:當初她也是壹個公司的小職員,月薪只有4500元。壹開始她覺得這個行業不錯,就算錢少,也能為以後積累人脈、渠道和資源。
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了三年,期間有人高薪聘用了她(2萬,3萬)。她沒有離開,也沒有被金錢左右,直到覺得時機成熟。
從公司出來後,她開始自己動手,找員工幫她打理生意。從最初的1團隊到5人團隊再到10團隊,公司逐漸走上正軌。
做弟弟是培養我們內心最好的時候,不僅是工作能力,還有做事的心態,看事情的眼光。
無論我們做什麽,都有很多外在的誘惑。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內心的需求,盯住自己目前的目標,不要為了外在的東西而蒙蔽了自己想要走的距離。
三
為什麽陽光可以透過放大鏡照亮壹張紙?
因為太陽光的熱量集中在壹點,不分散,所以像聚焦太陽光壹樣定性。
壹個內心浮躁,東壹榔頭西壹棒子,決定不了性的人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很難在實踐中運用。就像猴子搬玉米壹樣,壹會兒要這個,壹會兒要那個。當他回去的時候,他沒有移動他想要的東西。他耗盡了時間和精力,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
其實有些人就像猴子壹樣,覺得什麽都新奇,對自己都有用,最後卻空手而歸。
人的壹生就是壹個修身養性的過程。我們要不斷挖掘內心的想法,不斷權衡內心的想法和外界誘惑的利弊,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或者真正渴望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去做壹件事情,直到這件事情成為我們人生的轉折點。
飯壹點壹點吃,壹步壹步走。東張西望什麽都做不好,反而會阻礙我們的前進。我們走過的路,吃過的食物,看過的風景,最終都會融入我們的靈魂,用心去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直到它成為我們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