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社會工作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創辦的壹所高校。先後入選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及專業建設計劃(B檔)、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湖南省優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單位、中國-東盟專項合作項目職業院校。
學校是民政部社會工作與社會組織培訓基地,榮獲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大學稱號。長沙社會工作學院由民政部創辦,1984,前身為民政部長沙民政學校。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命名為長沙社會工作學院。2000年,部校改革成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民政部直屬高校。
長沙社會工作學院是中國最好的殯葬大學之壹。這所學校是由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直屬湖南省教育廳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和首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之壹。
學院下設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公墓設計與管理專業填補了我國殯葬職業教育的空白。長沙社會工作學院王夫子教授是學院殯葬專業的創始人,也是“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湖南省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出版了多部殯葬方面的書籍。
葬禮攻略
喪葬是指為已經去世的人服務,來源是《現代漢語詞典》。人是沒有辦法避免死亡的,茫茫宇宙,茫茫世界,人在這裏出生,成長,死亡。千百年來,人們形成了喪葬禮儀,就是讓死者和生者都滿意。
在整個葬禮過程中,是生者與死者的對話,他們之間有壹個難解的心結——緬懷先人,珍愛親人。這個結表現在生者和死者的肉體聯系上,也表現在兩者的精神聯系上。這揭示了中國生死觀的深層內涵。
到了現代,城市實行火葬,葬禮儀式也簡單多了。喪事結束後,除了給客人“豆飯”(也叫“豆腐湯飯”)外,主人壹般會給參加喪事的朋友壹袋雲餅和三片果糖(也有五七片的,壹般以奇數為例),回到主屋後喝壹杯糖水。餅,音為“高”,意為長,其意不應如死者之倉促。但葬禮用的是三塊糖,喝的是糖漿,不為世人所知。
這幾年,我參加社會和民間調查,發現在全國很多地區(主要是農村),參加完喪事回到死者家裏,已經有好幾桶糖粥準備在那裏,壹般稱為“吃糖飯”或“吃五糖飯”。吃糖飯的喪葬儀式可能是壹種俗禮,所以古籍中的記載不詳,其含義也不明確。明末清初上海人姚婷,在《年譜》中記載其父死於明朝崇禎十三年(即1460),“先做功德三日,開喪兩日,安排糖飯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