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可以申請“公眾號”
哪些人可以落戶「公戶」?《通知》規定了六種情形。符合其中壹條的,可以在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請“公戶”。這六種情況包括:
(1)因房產交易戶口必須遷出,但本人、配偶或其他直系親屬(其他直系親屬包括父母、子女、(外)祖父母、(外)孫子女。下同)在本市無合法產權住房,戶口不能遷出;
(二)因離婚後戶口必須遷出,但本人、配偶或其他直系親屬在本市無合法產權住房,戶口不能遷出的;
(三)因辭職戶口必須遷出原單位集體戶,在現單位無集體戶,本人、配偶或其他直系親屬在本市無合法產權住房,戶口不能遷出的;
(四)因房屋交易權屬變更或公有房屋租賃權利變更,現房屋權利人申請遷出原室內人員,原室內人員無正當理由拒絕遷出的;
(五)新生兒的親生父母壹方在本市“公戶”登記,新生兒不能在本市其他住址申報出生登記,但可以在其親生父母登記的“公戶”申報出生登記;
(六)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在本市遷入本市戶口的。
需要註意的是,“公* * *戶”不能辦理外地戶口在京落戶,而是針對在京登記的人員,不包括學生戶口、駐京辦戶口、博士後戶口以及其他限制本市戶口轉移的人員。
政策利好,民心所向。
政策實施後,華商報記者發現,不少人表示非常歡迎,稱困擾他們的落戶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目前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林告訴記者,自己是單位集體戶口,有離職意向,但不敢保證下壹個工作單位會有集體戶口,所以壹直擔心離職後戶口無處安放。現在,“公戶”政策的落地,讓其在買房落戶之外又多了壹種選擇。
除了幫助小林這樣的人解決落戶的燃眉之急,北京試點“公* * *戶”政策還會帶來哪些正面效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公戶”政策的實施有利於促進戶籍與房產脫鉤。以前有人想賣房,但要留壹套房掛戶口。現在有了“公戶”,他們就可以把房子賣了,把戶口掛到了“公戶”上。
同時,“公* * *戶”政策也有利於降低二手房交易過程中戶籍糾紛的高發率。雖然房屋買賣合同中對交易後戶口遷移有明確規定,但現實中,賣方往往因主觀或客觀原因不遷,導致戶口遷移糾紛居高不下。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北京的“公戶”政策不僅可以解決集體戶口、離婚後落戶、房屋產權交易糾紛等實際問題,也是優化民生服務的重要體現。“(這項政策)使我的戶籍能夠在遷出後享受到當地社區的治安、衛生、養老等壹系列服務,是非常實在的民生工程。”王鵬說。
“公戶”受教育權受關註。
《通知》規定的可以在“公戶”落戶的第五種情形是,新生兒的親生父母壹方在本市“公戶”登記,新生兒不能在本市其他住址申報出生登記的,可以在親生父母登記的“公戶”申報出生登記。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新生兒可以隨親生父母落戶“公房”。
在這方面,有意向申請“公* * *戶”的人,眼光更長遠。華商報記者發現,有網友在對“公* * *”政策的評論中提問:新生兒隨父母在“公* * * *”落戶後,未來將遵循怎樣的入學政策?是否與轄區普通戶籍學生壹致?
從目前政策釋放的信息來看,“公* * *戶”的受教育權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對此,華商報記者咨詢了北京市西城區某派出所,戶籍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公戶”政策剛剛實施,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目前無法回答,仍需等待教委做出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