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壹
只要買壹批真卡,拿到外地的壹些私企,就可以根據真卡復制假卡。壹般壹張真卡可以復制三張假卡。“只要號碼和密碼相同或者使用了條形碼,再加上壹定的技術處理,就可以克隆壹張消費卡。”據知情人透露,市場上消費卡的防偽能力差是“克隆”卡出現的原因之壹。
騙術壹:刮去密碼保護膜再還原。
有壹種購物卡,只需要壹個密碼就可以在網上和手機上轉賬,非常方便。購買這些購物卡後,姚將密碼保護膜刮掉,並逐壹記下每張卡的密碼,然後在其他地方重新貼上壹層“密碼保護膜”,再將這些購物卡打折出售。
交易結束後,姚某立即進行手機轉賬,將錢轉到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卡上,錢又回到了姚某手裏。
騙術二:強光照射的密碼清晰可見。
今年6月5438+10月,被害人曹以9.75%的優惠價從壹名自稱“小王”的男子處購買了面值為1000元的100張購物卡。但後來發現89張卡裏的資金其實為零,8.9萬元不翼而飛。
據曹說,他已經是“小王”的常客了。買卡的時候只刮了幾張卡密碼驗證。警方調查後發現,自去年6月165438+10月以來,“小王”在本市多家超市購買了總價值數十萬元的購物卡。
今年6月,警方將逃往天津寶坻的周姓小王抓獲。據周某交代,去年年底,他發現用強光照射某知名企業購物卡的密碼欄,可以看到保護層下的密碼,便產生了作案的念頭。為了騙取信任,他多次從超市原價購買壹批購物卡,然後以9.6或9.7折的價格虧本賣給他人,每筆交易金額達數萬元。
待時機成熟,周某又購買了250張總價值25萬元的購物卡,以及另外10的空卡,並記下所有卡號和密碼,伺機作案。案發當天,周找到曹,以9.75%的價格賣給他100張購物卡。事後,李周利用事先獲取的卡號和密碼,將資金轉入事先準備好的空卡,獲取被盜贓款8.9萬元。得手後,周某又故技重施,將100張購物卡賣給張某,並以同樣方式盜竊910000元。
騙術三:謊稱儲值在卡號末尾。
前幾天,家住宛平南路的陸阿姨去超市找“黃牛”套現消費卡,不小心被黃牛“坑”了600多元。
陸阿姨的女兒給了她兩張超市購物卡。這壹天,她正好路過超市門口,壹個“黃牛”搭訕她,說可以退卡,給陸阿姨進價打八五折。然後黃牛又振振有詞的告訴陸阿姨,尾數為2的卡號表示面值200元,兩張***為400元的卡,八五折是340元。
拿著錢回家後,陸阿姨給女兒打電話,才知道這兩張卡的面額其實是500元。
據了解,這種方法主要針對老年人。記者從壹些發卡超市了解到,有些購物卡從卡號上就能看出面值,有些則需要打電話或現場核對,但無論金額多少,這些卡從外觀上看都壹模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