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泰安條山工商務信息咨詢

泰安條山工商務信息咨詢

老盧在中天門貨場的小廚房做飯。這個行當要花錢買鞋,登山者穿便宜的綠色軍鞋或者黑色布鞋。呂振剛是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人。他在1982來到泰山中天門修索道時,留在了山上,成了壹名挑山工。

吃東西的時候喝點小酒,聽聽廣播,就是最大的享受。

老盧住的棚子空間小,不到壹人高。

老盧在中天門貨場的小廚房做飯。

背著幾百斤的貨物上山,吃力的時候還要在石臺上休息。

這個行當要花錢買鞋,登山者穿便宜的綠色軍鞋或者黑色布鞋。

電影/記者趙蘇偉文/記者邵藝謀

每天早上7點,在泰山中天門采摘隊的“宿舍”裏,58歲的盧振剛從冰冷的被窩裏摸索出來,拿了些山泉水洗臉,繼續他30多年的工作——從山頂上采摘東西。

呂振剛是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人。他在1982來到泰山中天門修索道時,留在了山上,成了壹名挑山工。當時,在家建築壹天最多掙1.3美元,而當挑夫壹天只能掙1.8美元。30多年了,同伴換了壹個又壹個,不知不覺間,老盧也成了最長壽的人。

3月25日上午8點50分,盧振剛背著100公斤的擔子從貨場出發。在山路上走了不到兩分鐘,他就開始喘氣。到菜的時候,老陸額頭已經冒出了汗珠。他脫下外套,只穿了壹件薄薄的毛衣,與5℃的山風中裹得嚴嚴實實的遊客形成鮮明對比。“我走不了。如果身體不好,明年我就退出。”老盧在想。

現任泰山采摘隊隊長趙平江今年63歲。做了壹段時間的采山工後,他成了采摘隊的隊長。“最多的時候有200多人,現在只剩十幾個人了。”趙平江說,原來泰山從方便面到戴頂上的建材,都離不開挑山工的肩膀。但現在山上建起了貨運索道,“搶”走了他們的生意,大部分挑山工都下山轉了。

42歲的王懷玉在這行已經幹了7年。“從中天門到南天門,100斤貨能賺五六十塊錢。”王懷玉說,雖然壹個月能掙三四千元,但山上條件太差,很多登山者都有頸椎病。

在中天門貨場,十幾個挑山工還住在1984搭起的石棚裏。沒有窗戶,沒有門,沒有電燈,床板上雜亂地堆著壹堆被褥。壹走進去,黑暗和狹小空間的壓抑感就撲面而來。每天除了山路,雜工們就住在這個又小又黑的窩棚裏。最多他們會守在床邊,聽壹會兒廣播。

工作生活環境艱苦,伴侶越來越少。趙平江開始計劃如何繼續傳承大山人的精神。他聯系了壹些對扛山工感興趣的人,想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汗如泉湧,勁如松柏,烈日當頭,寒風凜冽,春夏之交,秋冬之交。青春獻給泰山,風景留給大眾。有了這種精神,有什麽不成功的。”很多年前,北大學者楊信寫了壹首詩《泰山搬運工頌》,趙平江能壹字不漏地背給大家聽。

/